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0 04:38:26

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借鉴省内外农村养老模式的经验,深入农村,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探索出适合我省农村特点的农村养老模式,使农村老人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会保障;农村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只有5%的老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可是即使仅有5%的养老床位缺口仍然大得惊人。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道重要防线,也是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我省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目前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养老保险、储蓄养老。我省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欠缺: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现在农村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而现在农村家庭子女减少到一两个,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居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增收难度大,使得一些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空巢老人”问题突出:2013年中秋节前夕一对空巢老夫妇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多日,子女都不知道。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随着老龄化社会逐步迈近,空巢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好多年轻人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空巢老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可想而知。

病有所医差距太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很多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单调:当前我省农村老年人在物质供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精神文化生活则常常被相对忽视,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当前我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匮乏,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数只能通过聊天、看电视、赶集等方式打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导致一些老年人在封建迷信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其中以空巢留守老人的精神孤独更为严重。

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建议: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协调城乡发展的现实要求。农民在年老时,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逐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生活救助范围,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

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农村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敬老院生活,河北邯郸肥乡县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利用村委会闲置的房屋改造建设,免费供老年人集中居住。水电暖设施及费用由村集体提供,入住老人其他生活所需的衣、食、医等费用由子女负责,院内老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不用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院、入住、养老成本。“离家不离村,就地报团养老”的养老模式让留守老人、独居老人搭伙养老,就地享福。2012年3月,民政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推广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养老模式,在那以后,河北全省已经建起了2万多所“互助式养老院”,覆盖了建制村的40%。目前,已经有内蒙古、湖北、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和黑龙江等省份在推广这种模式。

建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舆论环境。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重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老年权益保障法》,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力求家喻户晓。各地建立乡规民约,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将敬老、养老列为重要条件。许多村镇成立了老年协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尊老敬老的行为大力表彰,对不尊敬、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强化子女的孝顺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年服务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扩大老年协会的覆盖范围,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职能,在生活、法制宣传、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更多的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更大范围地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对农村贫困高龄空巢老人实行义务帮扶制度。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通过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的待遇保障问题,激发农村党员干部活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充分彰显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李春根.新时期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

[3] 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8,20.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资源免费开放的人本意蕴与服务模式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化机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