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行政执法管理 规范罚没物品处理

时间:2022-10-08 03:42:15

完善行政执法管理 规范罚没物品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罚没物品是基于行政法律法规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实施的惩罚措施,产生的没收物品,归属于国家,任何单位、个人不能非法截留。因此,罚没物品的处理已成为行政执法过程的重要步骤。

一、当前基层工商机关罚没物品处理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罚没物品一般通过销毁、拍卖、捐赠、回收四种方式处理。就目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方式而言,集中在销毁和拍卖两种方式。实际工作中,罚没物品处理常是基层管理工作的软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置方式不环保,易造成污染。过去,工商部门普遍采用焚烧、碾压、粉碎、切割、填埋的方式处理罚没物品。这些销毁方法由于其成本低廉、方法简单、销毁彻底,一直是销毁罚没物品的主要手段。但这几种处理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焚烧香烟、塑料制品时会分解出100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还会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二恶英、碳酸氢化物、氮氧化合物等,势必对空气造成污染。填埋电池及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化学品,极易对水质及土壤造成污染。

(二)处置条件不成熟,易增加执法成本。工商部门在销毁罚没物品时,之所以趋向于采用焚烧、碾压、粉碎、切割、填埋等简单的处理方式,不光是为了显示执法部门的权威与决心,起到震慑与宣传的效果,同时也是因为考虑到执法成本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各级工商部门对罚没物品还远远不能做到分类环保处理和综合回收利用,达到“绿色销毁”。如假冒伪劣的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化学品、电池、农药等等。一方面,对这些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费用过高,如由环保回收机构不仅不提倡集中回收处理电池,且还要进行回收处理收费,而工商部门处理的此类物品数量往往较为可观,高昂的处理费用常让基层工商部门难以承受,也不愿承受。另一方面。长期存放此类罚没物品的仓储费用也很高,各基层工商部门往往是专辟罚没物资仓库进行仓储,不仅占用了单位的办公场地,增加了执法成本,而且长期存放造成此类物品变质也会污染环境,因此基层工商部门往往陷于两难的境地。

(三)处置办法不科学,易导致资源浪费。由于目前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处理渠道过于狭窄,许多仍有使用价值或者回收利用价值的罚没物品也被简单处置了。例如,假冒名牌的服装、鞋帽、运动用品和走私电子产品等等,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或者回收利用价值,若无质量问题,仅是侵犯了知识产权,一律销毁非常可惜。罚没物品同样是消耗一定社会资源后生产出来的,而且物品一经罚没,财产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属于国有资产,对仍有使用价值的罚没物品进行销毁,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四)处置程序不严格,易滋生执法腐败。目前,基层工商部门处置罚没物品的程序还不尽规范。保管和处置基本由办案部门甚至办案人员一手操作,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没有规范的存放场地和统一的保管要求,有的单位罚没物品存放多年,损坏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发行政诉讼以及造成国家财产的损耗甚至流失;罚没物品的处置渠道和出口不尽规范,有的往往未经审批,就自行处理,有的在变价时未经估价,就随意处置,有的采取定向拍卖时随意指定拍卖机构和物品回收企业,既缺乏公平竞争,又容易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造成当前罚没物品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执法人员重视不够。表现为一是“重罚款,轻管理”。基层部门对罚没物品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简单的认为违法案件经调查终结罚款入库即万事大吉,而忽视后续的罚没物品处理工作。二是“避繁就简”。罚没物品处理操作程序较为繁杂。就以基层工商机关最常见的处理罚没物品的拍卖程序来讲,必须经过“委托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公告-开拍-成交-交割-入库”等步骤,整个流程必须由办案部门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这使得绝大多数基层部门对拍卖罚没物品程序望而却步,以致于大量罚没物品存放多年或者干脆擅自压价收购,变相私分。

(二)保管场所要求不高。基层工商部门没有统一规范的罚没物品保管、存放场所。罚没物品经常与基层工商分局其他杂物堆放在一起,因保管不善极易发生罚没物品流失、短缺、损毁等问题,并可能引发行政诉讼,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权威。

(三)入库手续操作简单。目前,基层工商部门在罚没物品入库手续上已基本能履行开具正规票据程序,但在具体工作流程中,在采取强制措施、现场清点过磅计量和确定保管场所时都简化操作,未进一步核实,直接以账面或当事人提供的数据为准,同时对采取强制措施的物品往往原地保管再进行处理。虽然这样操作减免了运费、过磅费和仓储费,降低了执法成本,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拍卖处理罚没物品时,一旦当事人对数量、重量有异议,就会向工商部门要求赔偿,使工商部门处于被动局面。

(四)处置渠道失于规范。当前工商部门处理罚没物品的常用方式是销毁和拍卖。这两种处理方式不规范表现在:一是未经审批,自行处理。基层工商分局在实施销毁和拍卖前仅仅通过案审会议,未填制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对罚没物品处理未履行报批审核手续。二是未予公示,暗箱操作。无论是销毁还是拍卖,均需履行公告手续,赋予相关当事人知情权和参与权,但实践中,基层工商部门基于种种原因,常不予公告,易引发相对人对工商部门的投诉。三是未经估价,国资流失。在当前工商部门处理罚没物品过程中,常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估价将物品定向拍卖。

三、规范罚没物品处理的应对措施

为更好地规范当前工商部门罚没物品的处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把好入库出库两道关口。一要把好人库关。办案人员罚没入库的物品或至当事人处收缴的物品或暂扣转罚没的物品,应由办案人员开具罚投票据,在24小时内由办案人员凭《处罚决定书》及当事人签字的《送达回证》和有关罚没票据至内勤处办理罚没物移交手续,内勤将罚没物品登记入册。二要把好出库关。罚没物品需拍卖、销毁或作其他处理时,应由办案人员经上级领导审批后,再由单位内勤办理出库手续,内勤应查验有关文书,并在登记台账中予以注明。

(二)细化存放保管执行标准。基层工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罚没物品存放仓库,由内勤专人负责。存放仓库要配备物品进出库记录表,物品进出库记录表应与罚没物品登记台账相互对应。物品进出库要仔细进行数量清点和重量过磅,并在物品进出库记录表上详细注明。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案件调查初期,对实施罚没的物品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数量清点和重量过磅,拍摄现场照片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同时,对

存放在原场所内有转移风险的物品,要防止当事人暗中转移,造成对今后执法工作的不利局面。

(三)完善拍卖和销毁两个程序。罚没物品拍卖程序,用流程图可表示为:1 审批:由承办机构填写关于罚没物品变价的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并提供该批物品的原值、市场估价及评估说明。2 案审:召开案审会议通过拍卖方案,并确定拍卖底价。3 签约:由县级局以上部门选定有资格实施拍卖罚没物品的拍卖公司,并签订委托拍卖协议。同时,由承办机构向拍卖公司提供物品实样和相关说明。4 公告:由拍卖公司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拍卖事项,并由拍卖公司向参拍人提供实样和资料,核定参拍人资格。5 开拍:由拍卖公司在拍卖场所公开实施拍卖,在拍卖底价以上方可成交。否则构成流拍,择日另行开拍。6 成交:买受人在拍卖底价以上成交后,拍卖公司提供公开拍卖成交书,结清拍卖款和手续款。7 交割:买受人凭成交确认书到工商部门办理交割手续。8 入库:拍卖公司将拍卖款缴人专户,工商部门开具罚没物品变价清单,拍卖流程完成。罚没物品销毁程序,由县级局办案科室根据需要定期集中进行,可按照物品性质或上级部署,组织分散或临时的销毁行动。罚没物品销毁前,应由各基层工商分局将本单位需要销毁的物品清理造册,填写《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由局办案机构签署意见并制作销毁清单后,报局分管局长批准。销毁过程中,法制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应派员参加监销,监销人员须在销毁清单上签名。

(四)建立监督管理制约机制。罚没物品处理要形成办案部门、法制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互相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应由法制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对有关物品的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财务部门具体负责有关罚没票据的领取、发放、缴销和规范使用,并对账、票、物是否相符进行监督检查。罚没物资作销毁的,法制、财务和监察部门应按提供的物资清单派员清点后临场监督销毁。对特殊物资向有关单位作定向拍卖处理的,要履行严格的审批和会签程序。在完善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处理罚没物品的监督,认真实行案后回访制,对涉及被罚没物品的当事人进行电话回访或者问卷回访、上门回访,重点了解执法人员是否公正执法、依法行政和文明、廉洁执法,了解在罚没物品处置上有无问题,及时发现苗头,处理纠正。

上一篇:学习 干事 务实 下一篇:关于规范预付卡消费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