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一曲灞陵柳?赵季平和他的贤妻

时间:2022-10-08 02:54:16

赵季平的名字和他的音乐作品早已蜚声海内外。他创作的音乐,以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令数十亿观众如痴如醉,令整个世界惊叹。他的儿子赵麟,子承父业,成为乐坛升起的一颗新星,并获得第24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2012年11月24日晚,赵季平、赵麟作品音乐会暨《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世纪剧院成功上演。这既是中国电视剧配乐首次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是赵季平、赵麟父子二人的作品首度同台亮相。

“知己又红颜,大河绕青山。莫道日月长,只恨相逢短。春风渡关山,明月相照无眠。两地相思苦,一世回望甜。一只孤雁云天路,万千寂寥写长天。是谁一曲灞陵柳,如梦如幻花飞满天……”赵季平回到西安后,在妻子遗像前,用家中那台钢琴弹奏大秦帝国《风华绝代》的旋律,点燃一柱馨香,用音乐告慰爱妻……

事业起步,柔弱妻子倾尽全力

出生于1945年的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的儿子。这个“用音乐制造神话的人”认为,他取得成功首先要感谢,“在父亲的画案边度过的童年时光,看他的作品,总觉得那画面中间有音乐,不仅有节奏、和声、配器,还有旋律的变化。这种从小对于画面的感受影响到我以后对影视画面的一种悟性。”更重要的,是要感谢他的妻子孙玲。孙玲原姓方,祖籍安徽桐城,尚未出世父亲便撒手人寰,这段不幸的经历,磨练了她顽强与坚韧的性格。赵季平与孙玲相识在1962年夏天,那时他们都就读于陕西音乐学院附中高中班。一天午后,赵季平无意中听到琴房流淌出令人如痴如醉的悦耳琴声,脚就不听使唤地循声而去。推开琴房的一刹那,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弹琴的是位身穿一袭白裙、天生丽质的少女——孙玲。

用音乐做纽带,对爱情近乎痴狂的赵季平有千百条理由去频频接触孙玲,他们陷入了热恋。大学毕业后,赵季平被分到省戏曲研究所,孙玲则被分配到陕北的一个贫困小县。因为怕拖累赵季平,孙玲选择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赵季平像疯了一样四处打探她的踪迹,他不敢深想:弱不禁风的她只身在外,生活将是怎样的艰难啊!

再次相逢后,孙玲回到赵季平的身边。整整经历了10年,他们的爱情瓜熟蒂落。1972年5月,赵季平与孙玲踏上婚姻的红地毯。次年,儿子赵麟喜降人间。此后,孙玲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牺牲自己,心甘情愿地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

刚完婚的时候,他们住在二楼。那天一大早,孙玲买来一大板车煤球,本来体力活应该是大男人干的,但她硬是没有惊动在里屋看书的赵季平,独自撑着瘦弱的身躯,用脸盆气喘吁吁地来回搬运……

孙玲每天都会按部就班地做好一日三餐。闲暇之余,她会练练心爱的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还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外语。后来赵季平出国,翻译一直由她担当。孙玲为人处事十分低调,生活简约至极。在婚后的20多年里,他们一直蜗居在一间二居室的小房子里,后来经济尚可,孙玲却提出凑合着过,不愿浪费半分钱。每每想及这些,赵季平就越发愧疚难当。

当初,赵季平与孙玲都有机会继续深造,但妻子权衡再三,还是把机会让给了赵季平。赵季平在北京音乐学院进修的两年中,她省吃俭用,每月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寄给赵季平,自己与儿子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在妻子的支持下,本来学交响音乐的赵季平,对民乐发生了兴趣,潜心钻研民族音乐和民间戏曲,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1983年的一天,刚刚走出北京电影学院校门的陈凯歌、张艺谋,去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赵季平的家,听赵季平创作的协奏曲《丝绸之路》。听罢,陈凯歌微笑不语,久久才说,就像听到古诗里《长安别》的意境,从此和赵季平成了知音,特邀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作曲。在奔赴陕北黄土高原体验生活之际,赵季平心情很矛盾,这时,儿子才10岁,妻子在陕西乐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孩子每天上学接送及家务全靠妻子了,他实在放心不下。孙玲宽慰道:“机会难得,男人还是要以事业为重。”

于是,赵季平与初出茅庐的电影人组成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摄制组,奔赴陕北黄土高原,在零下20度的雪域跋涉,在肮脏的车马店驻扎。在弥漫着黄沙的农家院落里, 赵季平寻找感觉,把从妻子身上领悟到对黄土地女性的理解和感悟,最终以陕北民歌的灵魂深化主题,写出了对人性热烈赞美的《女儿歌》等一系列插曲。当他回到西安,将创作的《女儿歌》自弹自唱给妻子听时,孙玲热泪盈眶,连导演陈凯歌在内的不少人也深受感动。第二年,影片《黄土地》一举荣获三项国际大奖,40多岁的赵季平一举成名,被誉为“用音乐制造神话的人”。

子承父业,贤妻造就两个音乐大师

赵季平自1984年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梅兰芳》等这些先后在国内外获奖的影片,到《乔家大院》、《狼毒花》、《中国往事》等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连续剧,赵季平的名字与中国新时期电影最辉煌的成就以及当红电视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赵季平说:“妻子是我的音乐知己,我的每一部作品都饱浸着妻子的血汗。”他回忆为《水浒》创作《好汉歌》时,最初歌词的开头是“说走咱就走”,孙玲建议改成“大河向东流”。赵季平采纳了她的意见,并对整首曲子做了大调整。这首气势磅礴的歌词敲定之时,赵季平念给正在炒菜的妻子听,孙玲兴奋地说:“这个好,这个好!”竟激动得忘了给菜放盐。

赵季平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音乐家。电影《红高粱》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赵季平的名字和他的音乐作品蜚声海内外。张艺谋说:“赵季平代表了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随着电影载体的广泛传播与屡屡获奖,赵季平让中国音乐为世界所认识。1998年,拥有七十年历史的华纳集团在中国录制完成的第一张唱片就是赵季平电影音乐CD专辑,并在全球发行。这张专辑收录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炮打双灯》、《活着》、《霸王别姬》、《太阳鸟》六部电影音乐作品,总长为80分钟。著名音乐制作人沃尔夫冈·摩尔先生感慨地说:“这简直可算是一次探险。直到现在,西方公司在中国录制唱片还属罕见,尤其是在古典音乐的领域,赵季平先生是我们与之签合同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

就在赵季平的音乐事业进入井喷阶段的时候,孙玲完全包揽了家务,并把精力投入到对儿子赵麟的教育中。赵麟1973年出生,在这个音乐世家,自小就表现出超常的音乐天赋。启蒙教育的五六年里,每天不论再忙,孙玲都要陪他练两个小时的琴。上幼儿园及小学后,孩子的接送,自然也是妻子一手包揽。赵季平认为,儿子的音乐才能是妻子一手培养的。儿子考大学期间,孙玲又亲自上阵,陪着儿子辗转北京、上海应试,最终把儿子送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赵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陈凯歌知道以后专门给了他600元钱,要他好好学习,说以后要合作。赵麟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子承父业,步入影视音乐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和创作才能,第一次独立为黄建新的影片《谁说我不在乎》配乐。

2002年,子承父业的赵麟在创作上开始崭露头角,他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的主题曲颇受好评,为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创作的音乐更让人们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最早对赵麟的音乐才能感到吃惊的是他的父亲赵季平,赵麟为《人间四月天》写的音乐,荡气回肠,能准确地抒感的内容,又能表达情感的强度,像是一种无字的语言,借曲调迸射出自身的喜与忧。

赵麟成长得很快,成为乐坛后起之秀。儿子的成功让孙玲颇为自豪。她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造就了两个音乐大师。”

制造神话,父子用音乐告慰妻母

然而,就在赵季平事业如日中天,儿子也成为乐坛新星的时候,巨大的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001年,孙玲被查出患了肺癌。在她最后的一年多时光里, 一家人紧紧地拧成一股绳,与死神抗争。他们走遍全国,访尽名医,没想到一切都是徒劳。

赵季平说,很早以前他就在冥冥之中感到生活有许多可以预知的面。那时,他创作了一首《挽歌》,作为第一听众,妻子孙玲每听一遍都要感动得哭一回。

就在孙玲住院治疗的时候,赵麟给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作曲,遇到了困难。母亲鼓励儿子,说:“人生两样苦就是精神和身体之苦,我现在生病只是身体之苦,你搞创作遇到困难是精神之苦,我比你好许多。”2002年8月19日,肺癌夺去了妻子孙玲的生命。赵季平一曲《悼歌》献给爱妻,寄托哀思,并将乐曲镌刻在墓碑上。妻子弥留之际对儿子赵麟说的一句话,至今仍无时无刻不在赵季平的耳畔回响:“在我离去后,你一定要像今天照顾我一样照顾好你爸爸!”临终之际,妻子心头牵挂着的依然是赵季平,这让赵季平何等心碎啊!影片《和你在一起》首映式上赵麟的发言感人肺腑:“这部电影的音乐写给我的妈妈!”

2003年3月9日,赵季平应邀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音乐精选之夜”大型音乐作品演奏会。在舞剧《大漠孤烟直》第四乐章,赵季平亲自上台指挥中乐团演奏《悼歌》。听众都能听懂他的心声:“我的乐句流淌着你无尽的思索,我的生命里缭绕着你轻吟的歌……”

母亲去世后,赵麟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些惧怕孤独,这一时期他没有应酬,只有音乐,并试图用创作占据所有的时间。赵麟自小对父亲就很敬畏,和父亲平时没有多少话说,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和固执的个性,经常让双方陷入僵持的状态。

然而,父爱的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子的心田。张纪中当初为了《射雕英雄传》的音乐找过好几位作者,都不满意。赵季平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了解赵麟的实力。赵麟在创作内地版《射雕英雄传》音乐时,父亲首先肯定儿子的音乐“大气和洋气”,同时又提了许多专业性的意见。2008年5月,赵季平与儿子赵麟为纪念熊宁的歌词《爱的怀念》谱曲,希望能用自己的音乐传递熊宁的爱。最近登陆全国各地荧屏的百集巨制《中国往事》,主题曲由赵季平、赵麟父子谱曲。随着这些影视剧的广泛传播与屡屡获奖,赵麟逐渐为人们所熟识。

儿子的成功让赵季平颇为自豪,这正是作为父亲和他已故的妈妈所期望的。赵季平经常教导赵麟,艺术到了一定程度,最后拼的是为人,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向每一个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包容,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好一些。

在拍摄影片《梅兰芳》时,陈凯歌曾找到赵季平作曲,赵季平推荐了儿子赵麟,做父亲的相信儿子赵麟也会完成得很好。但陈凯歌考虑到《梅兰芳》主题曲的创作更需要文化积淀,“还是要和老爷子合作”。赵季平在《梅兰芳》粗剪后就得以先睹为快,看完样片后,他对梅兰芳的理解更深入了:“梅兰芳虽是大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一生除了对艺术的坚守以外,还在追求做一个平凡人。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梅兰芳生命中的辉煌,而他的内心、他的孤独、他的恐惧却被忽略。我要做的,正是用音乐挖掘他内心作为常人的东西。”

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第二部《纵横》两部电视剧拍摄时,赵季平、赵麟父子共同担纲谱写两部电视剧的主题配乐,赋予音乐深厚的文化承载,受到观众的喜爱。2012年11月24日晚,赵季平、赵麟父子作品音乐会暨《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在北京演出。这既是中国电视剧配乐首次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是赵季平、赵麟父子二人的作品首度同台亮相。不仅赵季平的音乐赢得了阵阵掌声,赵麟作曲的音乐也备受观众喜爱。赵麟作曲的《天下秦风》,更是展示了一种精神:

遥远的夜空繁星点点

流转的时光如在眼前

一杯酒能醉天下

多少情方怜红颜

听 剑吼西风

望 霹雳弦惊

愿 豪杰与共

任 万里纵横

遥远的夜空繁星点点

流转的时光如在眼前

一杯酒能醉天下

多少情方怜红颜

似 飞萤明天

话 千秋功业

叹 斜阳如血

唯 一轮明月

听 剑吼西风

望 霹雳弦惊

愿 豪杰与共

任 万里纵横

有一种信念,让人感动;有一种精神,让人难以释怀;有一颗至善至美崇高的心灵,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赵季平、赵麟父子作品音乐会后,赵季平感慨地说:“这台音乐会,体现的是秦人的一种精神,即面对苦难时的凛然与气度。”这种精神,其实也是他们夫妻的写照。在赵季平妻子孙玲的扶助下,一门两代人都成为音乐大师。正是女性的坚韧与付出,创造了这个奇迹。

(责编/方堃)

E-mail:

上一篇:“多通道参与”让歌唱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下一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留守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