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针法刺新奇穴治疗脑血管病举隅

时间:2022-10-08 01:38:12

流星针法刺新奇穴治疗脑血管病举隅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610072) )

[主题词] 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穴位,经外奇;刺法; 名医经验

笔者在临床上发展运用著名针灸老专家李仲愚教授传授的奇穴疗法,并独创"流星针法", 治疗脑血管系统疑难病症取得满意疗效,兹举隅报道如下。

1 流星针法

持针者以快速捻转毫针针柄时,利用毫针在瞬间快速旋转而针尖在接触腧穴部位时脱离持针 者指腹,如流星瞬间直刺入腧穴,再行捻转或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此针 法进 针快,针刺入后不良刺激副反应少,得气迅速。适宜于头、面、胸、背、四肢远端较浅刺的 腧 穴,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痹证、失眠、心悸、眩晕及内脏疼痛等病症,在辨证 选穴基础上用此针法疗效较佳。

2 新头针七星奇穴

本取穴方法在奇穴北辰穴基础上[1],发挥了在头部取穴定位的方法。新头针七星 奇穴定位方法:从百会至脑户为中线,中线从百会至左右率谷、中线从脑户至左右头窍阴 、及 中线中点各作一相对平行线,并从中线至左右窍阴穴作三等份的点上各取三个点计七个点作 七个穴位为一组穴,即"新头针七星奇穴",百会线脑户线与中点线各一组穴,计3组穴, 共21穴(见图1)。

适应症:枕大神经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变(脑梗塞、脑萎缩)等所致眩晕 、头痛等。

操作方法:用直径0.35 mm,长25 mm之不锈钢毫针,以"流星针法"平刺或斜 刺进针,向颈枕部平行透穴,实泻虚补,留针30分钟,每次取一组穴。

病例1:黄×,男,59岁,干部,住院号106060。1998年11月27日入院, 主诉:头痛伴眩 晕6+月,加重1月。院外CT示脑梗塞,脑彩色多谱勒示"脑血管弹性降低,脑动 脉 硬化",曾用中药及西药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无效。症见:头枕部 疼痛,呈胀痛或刺痛,头昏晕以枕部明显、动则尤甚,起床、站立、步行均有掉摇感,依靠 家属扶持行走,舌紫黯,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脑梗塞(大面积)、脑动脉硬化症。 中 医诊断:中风(后遗症)、眩晕、头痛。证属血瘀兼风痰阻滞元神之络。即用"流星针法" 刺 "新头针七星奇穴",行泻法,每日取一组穴,交替取穴。佐以活血化瘀之中药。3日后头 枕部疼痛减缓,眩晕减轻,可下床并单独行走,7日后头痛、眩晕症消失,犹如常人,精神 转佳。共治疗11天,临床痊愈出院。

3 新奇穴八阵穴及针法

本法发挥李仲愚教授独创之奇穴八阵穴[2]疗法。奇穴八阵穴取穴寓意八卦而涵寄 阴阳之道,故八阵穴中又涵寓八阵穴,是在针灸学"九宫八卦"理论上独创的针灸奇穴。新 奇 穴八阵穴的定位方法:取头部腧穴(或阿是穴)、背俞穴(或背部阿是穴)之穴位为中心, 至相 邻腧穴(或病变反应区)为半径作一圆圈,分作八等份作八个取穴点,即为"新奇穴八阵穴 " 。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部位在左头颞部位,即取左率谷穴为中心,下至角孙穴连 线为 半径作一圆圈,分作八等份作八个取穴点即为该病症取穴之"新奇穴八阵穴"。枕部痛取脑 户为中心至玉枕穴为半径作的八阵穴。

操作针法:用直径0.35 mm,长25 mm之毫针,头部取平刺或斜刺(其它如背部 、四肢部位之新奇 穴八阵穴宜取直刺),用"流星针法进针",针刺方向以针尖朝向中心点透穴,虚补实泻, 留针30分钟。

适应证:痛证,如头痛(血管神经性疼痛),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胁痛(急性、慢性 胆囊炎症),痹证(风湿性肌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等。

病例2:杨×,女,17岁,学生,住院号106929,1998年12月21日入院。 主诉:头痛头昏8 +月,复发加重3+月。曾作脑CT、脑彩色多谱勒检查未见异常,于某省级西医院住院 治疗无效。脑电图示轻度异常。症见:头痛以枕部及左颞侧部疼痛为主,每日发作3~ 6次不等,每次持续5分钟至1小时不等,每因劳累、学习紧张甚至看书即诱发,受凉加重 , 因此休学。其头痛呈刺痛或掣痛或胀痛,伴头昏,但不呕恶,其面色青白,舌淡紫、苔白, 脉弦。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属血瘀兼风痰阻络。 分别取率谷穴为中心及脑户穴为中心的"新奇穴八阵穴",每日交替使用,用"流星针法" 行泻 法。辅以化瘀豁痰之中药。一周后疼痛次数减少至每日1~2次,可耐受,疼痛时间缩 短, 每次仅3~5分钟不等,精神振作,面色稍转明润。又针刺治疗一周,头痛基本消失,继 续用新奇穴八阵穴及针法巩固治疗,于1999年1月20日临床痊愈出院。

4 体会

"新头针七星奇穴"扩大了"奇穴北辰穴"的取穴和临床治疗范围,尤适宜于头枕及颞后部 位 相应头针定位范围的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取穴独到,且三组奇穴交替运用,临床避免了单一 头区重复进针后的不良反应,疗效颇佳。新奇穴八阵穴及针法增强了调节经气、疏通气 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因而对因气滞血瘀、风痰阻络、或风寒湿痹所致的疼痛、痹证等,以 及内脏病变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5 参考文献

1 刘全让,钟枢才.北辰穴、八荒穴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医药学报,1993 ;(6):35

2 刘全让,钟枢才.李仲愚主任医师杵针疗法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 996;(4):6

(收稿日期:19990507,修回日期:20000 930,齐淑兰发稿)

上一篇:“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 下一篇: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