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资金瓶颈的破解思路

时间:2022-10-08 01:02:30

关于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资金瓶颈的破解思路

【摘要】 为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发展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改善生存环境,拔除穷根,彻底脱贫致富。移民实施过程中,配套资金捉襟见肘,贫困移民无力负担,资金瓶颈成了移民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本文从整合、开源、节流三个角度探讨了资金瓶颈的破解办法。

【关键词】 资金瓶颈 整合 节流 开源

一、引言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带,国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村贫困问题突出,且与生态环境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贵州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各项重点工作,全省贫困人口已经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效果显著。然而,贵州省贫困人口依然占全国总数的8.9%,贫困发生率达18%,扶贫任务艰巨。

贵州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负载过重,水、电、路设施较差,人多地少,耕地匮乏,农业生产资料不能满足人口生存的基本要求,即使加大扶贫力度,也难以就地解决温饱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地区的发展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总结易地扶贫搬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灾后重建经验,借鉴宁夏等省区生态移民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改善生存环境,拔除穷根,彻底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移民资金投入现状及问题分析

1、资金投入现状

从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到2014年底,共建成住房10万余套,搬迁扶贫生态移民42万人,总投资近86亿元,与原搬迁规划(截止2014年底搬迁57万人)相差15万人。按照移民搬迁规划,2015―2020年有160万人需要搬迁安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完成全部搬迁任务,预计总投资在300亿以上,即便在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剩余部分也会让薄弱的贵州财政捉襟见肘,资金筹集方式亟待解决。

2、移民资金构成

当前,扶贫生态移民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各级扶贫资金以及金融系统贷款资金等构成。以2014年为例,当年移民总投资36.6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10.3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4亿元,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捐赠资金2亿元,市(州)、县(市、区、特区)财政配套及整合项目资金10.32亿元。

3、移民资金使用情况

移民资金主要用于安置地的房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费用以及勘测设计费用等。其中房屋建设、饮水、输变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占用了绝大部分投资。以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纳桃村为例,该村建立新村安置点,主要迁移生活条件最为恶劣的者随组村民,全村47户208人整体搬迁。总投资35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45.6万元,市县配套108万元,其它资金98万元。项目投资分类如下:(1)基础设施投资:98万元,占总投资的27.87%(其中,输电线路投资15万元;道路建设投资:66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7万元)。(2)房屋工程投资249.6万元,占总投资的70.99%。(3)勘测设计管理费4万元,占总投资的1.14%。

三、移民资金投入的问题分析

将200万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农户进行生态移民,政策深得民心。但是要让群众搬得出,钱是最关键的问题。政府投资只是搬迁总成本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当前,我们扶贫生态移民的补贴标准是1.2万元/人,假如一个家庭是四口人,可以得到补贴4.8万元,无论是自建房还是购房这都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安置地为新村,房屋成本较低,也至少再需要3到5万元,城镇或县城会更高。这部分资金很多农户无力负担,政府也无力提供更多的帮助。这种情况下,迁出对象的选择上,我们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政策。这种政策下,在移民的初期可以得到很好的移民效果,条件较好、愿意搬迁、有能力搬迁的居民率先搬到了新的居住地,实现了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而未能参与搬迁的居民,往往是条件更差、收入更低的极贫人口,其结果是有限的扶贫资金资源用在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身上,而真正贫困的居民没能享受到政府补贴,依然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区域,后期的移民任务会更加艰巨,移民成本将不断增加。

扶贫生态移民的目的在于扶贫和生态重建,这是原则也是前提,如果选择“先易后难”,不搞整村搬迁就难以从源头上避免“搬富不搬穷”,其结果便是造成更大的贫富差距,迁出地难以实施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由此,我们必须坚持整村搬迁的原则。而要实施整体搬迁,就需要更多的资金,破解资金“瓶颈”就成了我们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关键。

四、资金瓶颈破解思路之整合

整合资金使我们破解扶贫生态移民资金瓶颈的办法之一。移民是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那么迁出地的各项涉农资金我们都可以整合。城镇保障房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扶贫、水利、农牧业、林业、交通运输、教育、广电、民政、妇联、农业综合开发等各方面、各项目资金,都应统筹协调,用于安置地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例如,扶贫生态移民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可以将危房改造资金整合到移民补贴,一起发放给农户,增加补贴力度,降低农户负担。

五、资金瓶颈破解思路之节流

财政资金捉襟见肘,贫困农户难以负担移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精准配置、高效使用移民资金。

1、根据移民贫困等级给予不同的补贴标准

当前,我们对扶贫生态移民采用统一的补贴标准12000元/人,但是农村贫困居民的情况千差万别,公平统一的政策却未必有公平的结果,部分地区的移民工作“搬富不搬贫”就是不公平结果的一种体现。我们需要对补贴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精准识别搬迁户的贫困等级,不同的贫困等级给予不同的补贴标准。较为富裕的,补贴少一些;极为贫困的,补贴多一些,尽量使迁出地的居民都能参与搬迁,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

2、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不同安置方式

贫困农户的情况千差万别,负担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移民对象类别及贫困等级选择不同的搬迁方案,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好的移民效果。

首先我们考虑的是孤寡老人,这类人群劳动能力差,收入低,完全没有能负担移民费用,也无法通过移民实现脱贫致富。对这类贫困户,我们可以移民补贴资金,由民政部门统一调配,修建或者扩建养老院,将附近村镇的孤寡老人集中到一起供养,养老院地址可以选在农村,不必选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镇,只要能满足正常的生活条件即可。这样既降低了扶贫移民成本,节约了资金,又可以有效地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移民户的贫困等级,根据他们的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安置地。我们的安置地有集镇、新村、小城镇、县城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安置地点不同,安置成本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比如在一个县域内,统一协调调配安置,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选择在县城安置,而条件较差、负担能力弱的农户可以选择新村和小城镇等安置成本较低的地方。在移民资金有限的情况,既降低了政府和农户负担,又参与了移民,实现生活环境的转变。

六、资金瓶颈破解思路之开源

资金整合可以让我们汇合各方面资金,集中高效的用于移民工程;“节流”可以让我们更加精准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更好的移民效果;要想真正解决资金瓶颈,最关键的还是“开源”。我们应该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动、部门联动、市场拉动,使用各种筹资方式,扩展筹资渠道,争取更多资金,加大移民投入,保证移民工作按规划完成。

1、政府引导增加投入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要因素之一,而缓解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政府应该引导,加大移民工程投入。首先是鼓励各级政府增加移民资金支出在财政支出所占比重;其次是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参加移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移民工程。

2、引进社会资金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移民工程及安置地建设,对以“扶贫”或者“公益”的方式参与建设的企业给予产业扶持、税收、用地等政策支持。同时可以“采取资金换土地”、“资金换商业用房”的政策,让企业投资参与居民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换得的是临街的办公用地或者是居民楼底楼的商业用房。

3、增加信贷支持

政府引导、协调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移民工程的支持。首先是增加对贫困群众的贷款额度、利息优惠力度以及增加财政贴息标准,延长贷款期限,让移民户都能搬得进新居,还得起贷款;其次是增加银行对参与移民工程的企业的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放款,延长贷款期限等。

(基金项目: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LKS20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嵘: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

[2] 张志辽:生态移民的缔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3] 关信息:论水库移民工程中的三大问题[J].红水河,2000(1).

[4] 朱丽:环境脆弱区生态移民问题研宄――以峻口镇和李家堡镇为例[D].甘肃农业大学,2008.

[5] 乌日套吐格:内蒙古生态移民问题研究――以蓝旗桑根达来镇敖力克嘎查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 李锦: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J].贵州民族研究,2007(1).

上一篇:优化通用装备建设制度以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