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旅程

时间:2022-10-08 11:05:30

年复一年,无数迁徙动物翻过高山,涉过流水,迁往遥远的异乡

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促使它们跨越高山、沙漠、河流和海洋?

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缓慢而有节奏地划动着双翼,悠然自得地朝远方飞去;绵延数公里的角马群,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黑色洪流,涌动在茫茫非洲大草原;铺天盖地的帝王金斑蝶在高空飘荡,好像一片片金色的云彩朝一个方向飘去;勇敢的鲑鱼溯流而上,跃过一道道险滩,奔向它们的出生地;银色的天空,吭鸣的鹤群,令人神往……

在动辄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中,这些动物探险家们尽管会遇到冰雹、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但它们总是齐心协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

你是我们迁徙族吗?

每年秋天,生活在北极圈北纬10°以内和西伯利亚的大约400多万只北极燕鸥都会聚集在欧洲北部海岸,随后成群结队地飞往远在1.8万公里外的南极浮冰区过冬。来年春天,又会成群结队地返回欧洲北部和西伯利亚度夏。年复一年,从不厌倦。近乎两极之间的长途跋涉,由于路线迂回弯曲,来回路程近2万公里,这意味着北极燕鸥们每天要连续飞行20多个小时,每年要飞行8个月。为什么北极燕鸥要进行如此漫长的跋涉?它们又靠什么导航才能准确无误地往返于两极之间而不迷失方向?

每年冬季,墨西哥的几处山谷里都会聚集数以亿计的帝王金斑蝶。这些橙红色的蝴蝶层层叠叠地栖息在山台中的树上,压弯了树枝,有时一株树上竟会停憩50万只蝴蝶。整个山林被染成一片橙褐色,宛若一张硕大而美丽的巨毯,仅在几棵大树上,就有蝴蝶300多万只。天气晴好时,山谷里漫天飞舞的蝶群就像一片橙色的云霞。联合国与墨西哥政府共同将这几处山谷划为了自然保护和旅游观光区,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目前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那么,这些蝴蝶从哪儿来?它们为什么到这里?答案也许会令你惊讶。这些蝴蝶的老家,竟然在数千公里以外的美国和加拿大,它们经过两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越冬。每年夏天,这些蝴蝶刚一羽化,就急忙踏上了漫长的征途,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向南飞行。在征程中,它们主要靠自身贮藏的脂肪来维持消耗,其中不少因恶劣的天气等原因死在了旅途中。也有的迷了路,漂洋过海,甚至到达了中国的台湾、福建等地。但剩下的仍顽强向目的地前进,直到准确抵达它们前辈曾经到过的那几处山谷。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创造出了奇迹。

生活在冻土带的旅鼠是生物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北极地区大多数的飞禽走兽都以捕食旅鼠为生。旅鼠在夏季就像是普通的田鼠,可到了冬季,它们就会长出长长的毛,在雪地上跑动时就像是一个个小绒球在滚动。在漫长的冬季,旅鼠会在积雪下面开辟出许多曲折狭长的隧道,沿着这些隧道寻找到最可口的食物。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旅”鼠,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要搬家。为什么它们会这么喜欢到处流浪呢?旅鼠对食物很挑剔,它们以苔藓、砂钻鸟和花蜜为生,而它们的繁殖能力又很强,一对旅鼠一个夏天可以产三胎,每胎5-10个幼仔。不仅如此,它们的第一代在当年夏季就能产两窝仔,第二代当年又能生产一窝仔。这样,一对旅鼠一年夏天就能够繁殖小鼠300只以上。大量繁殖之后,小鼠把周围喜欢吃的所有东西吃光,然后,为了寻找食物从一处游牧到另一处。不过,也有科学家提出了“旅鼠周期”的理论,认为旅鼠数量的周期变化和太阳黑子有关。究竟旅鼠迁徙的原因是什么,直到目前也没有定论。

日本的北海道、千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西海岸地区是捕捞鲑鱼的渔场。鲑鱼在与这些海域相通的河流上游产卵,卵变成仔鱼后,随着春天融化的雪水一起游入大海,历时可达三四年,行程5000多公里,而成年的鲑鱼又一定会逆流而上再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然后死去。为什么鲑鱼如此执着?它又如何能够在子万条河流中找到属于自己故乡的那一条呢?

它们为什么这样执着?

动物迁徙的原因,科学界迄今为止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很多科学家认为:候鸟迁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北半球冰雪季节到来时,部分北极燕鸥曾飞离故乡,去寻找有利于寻食的地点。这部分北极燕鸥第一次探索着进行这种迁徙时,其他北极燕鸥留在了故乡。次年秋天,当寒冷的冬季又来临时,去年没有迁徙的北极燕鸥受到同伴们的诱惑,加入了迁徙的队伍。几年的时间里,迁徙的队伍逐渐扩大,终于形成了候鸟每年的大迁徙。

但是这种解释中存在着很多说不清的谜团:为什么只是部分鸟类进行迁徙,而另外的鸟类即使气候再冷也终年不离开故乡,比如海鸥?为什么北极燕鸥迁徙的时间十分固定,不到时间即使其中一些鸟儿由于气候寒冷而死亡也不迁徙?有的鸟类生活的环境很适合其生存和繁殖,它们却仍然每年按时迁徙,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动物如此执着地迁徙呢?现代生物学家认为:动物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迁徙的种类比不迁徙的种类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迁徙动物取得繁殖上的成功呢?首先,迁徙可以使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资源。南北两极的夏天日照很长,无脊椎动物中无论是陆地上的昆虫还是海洋中的磷虾,数量在短期内都十分丰富,这对于很多以它们为食的鸟儿和鲸类的繁殖极为有利。但是到了冬天,赖以生存的食物减少,这些动物就不能在极地生存了。因此,它们必须迁徙。蓝鲸、露脊鲸和座头鲸,每年12月至来年3月在南极水域中度过夏季,然后就北上迁往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过冬。另一个例子是燕子。据统计,有31种燕子在非洲大陆是留鸟,有两种燕子每年从地中海地区迁徙到非洲,有三种从欧洲西部迁来。由于在北温带一到冬天空中的飞虫就消失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推测,这三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曾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才迁到了北方去繁殖。在那里它们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较少,白天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而且偷袭鸟蛋和雏鸟的捕食动物也较少。这些因素使得迁徙的燕子在繁殖上能够取得成功。据估计,每年迁徙到非洲的燕子数量可能比非洲本地燕科鸟类中所有留鸟的数量还要多。迁徙使动物更有可能利用那些变化无常和暂时性的食物资源,在自然选择中胜出。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子:生活在中美洲的鬣蜥在繁殖前要涉水游向一个小岛,因为在那里进行繁殖比较安全。澳大利亚蜥蜴的迁徙则更加有趣,它们生活在沙漠中花岗岩的地区,较大的花岗岩区是它们最适宜的繁殖地。春天一到,刚成年的蜥蜴便迁入这些区域各占领域进行繁殖,年幼的蜥蜴则被排挤到较小的花岗岩地去生活。要等到它们发育成熟才能重返最适宜的繁殖地。因此,在最适宜的繁殖地便不断进行着有规律的迁入和迁出。科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引起迁徙的外部因素中,日照的周期变化是一个最重要的因子,即使是在冬天,用增加日照长度的方法也可以诱发非热带地区很多种动物的迁徙行为。现在已有证据证明,很多动物体内激素的变化支配着它们的迁徙行为,比如各种鸟类。另外;环境的变化有时会引起一些动物尤其是很多昆虫的迁徙。动物一旦处在适于迁徙的条件下,只要再具备一些诱发迁徙的环境因

子,动物就会开始迁徙。鸟类和蝗虫等待良好的天气条件启程;鱼类等待合适的潮汐;而蚜虫的迁飞则必须等温度达到一定值。

鱼类的生殖回游是动物史上的壮举,鲑鱼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是什么使得鲑鱼如此热衷于这样艰苦的旅行呢?科学家们发现鲑鱼体内能够分泌一种识别外激素,这种激素能够使鲑鱼辨别出自己种群的不同个体,有利于成年鲑鱼和幼鱼之间的相认。除此之外,这种激素还能帮助鲑鱼辨别自己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在美国的萨那根河以当地的红点鲑鱼为参照物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萨那根河水中确实带有红点鲑鱼释放的识别外激素,引导着鲑鱼的回游。当然,鲑鱼路途遥遥的回游之路,除了化学气味的因素外,肯定还有其他的什么因素在起着作用。这些未解之谜和其他动物难以解释的迁徙原因一样,仍在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哪一条是我回家的路?

生物学家们将动物根据环境来选择特定方向的能力称为定向。一只能够定向的动物就好像是一个带着罗盘的旅行者。曾有动物学家提出过一种可能的解释,认为动物能够积累地理知识,特别是幼年期刚过的年龄阶段,知识积累能力最强,这些知识深深地印在动物的脑海之中。在白天迁徙的低飞鸟类当中,地面的特征是它们辨别路线的关键,它们往往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迂回行进,迁徙路线受着地形的强烈影响,因此,它们在飞越广阔的水域以前绝不轻易起飞。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动物们能够依据地球表面景观、太阳、月亮、星星、地球磁场、气味源和气流方向来进行定向,而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利用不同的方法,或同时使用几种方法。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以粪便为食的蜣螂,在有月光的夜晚,将粪球沿直线路径运回目的地而不迷路。这表明蜣螂是利用月光来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科学家认为,蜣螂移动采用这种直线路径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式,它沿最短的路径回家,就能减少其他捕食者抢夺的机会。当月光透过大气层时,因为受到大气层中微粒的散射,使得照射到地表的月光产生偏振。为了进一步探讨蜣螂是利用月光的偏振还是月亮的方位进行导航,科学家将特制的偏光镜套在蜣螂的头部。偏光镜可改变月光的偏振方向。当月光的偏振方向被改变了90°时,蜣螂的爬行方向也偏离了90°。这种突然大转弯90°的移动行为显示,蜣螂能利用月光的偏振来进行导航和定位。科学家推测,许多夜行动物可能都拥有这种能力。

在阴天或漆黑的夜晚,飞行员利用雷达定位飞行。在没有星星的夜晚,那些夜间迁徙的动物为何也不会迷路呢?研究发现,诸如海龟、鲸、某些鸟类、某些鱼类和鼠,可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这些动物的头部排列着有磁性物质的特殊细胞,这些排列信息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大脑将这些排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发出指挥动物行进方向的指令。生物学家发现海龟就是通过感应地球磁场进行导航的。幼龟在美国佛罗里达海岸破壳而出后,在大西洋里生活几年,成年后回到出生地进行、繁殖,靠的就是头部的磁性“罗盘”。

科学家将鸟类头部中连接大脑与磁性细胞的神经切断,结果发现鸟类并未因此而丧失导航的能力。科学家由此推断,鸟类除了靠神经联系外,它们还可能用另一种方式感知磁场。看来动物体内的地球磁场感应系统只是动物体内庞大、复杂导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要彻底揭开动物导航系统中的奥秘,还需要科学家们继续努力。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这是《迁徙的鸟》开篇的第一句话,不只是候鸟,迁徙是所有迁徙的动物关于回归的承诺,一个要用生命来实践的承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大部分自然面貌已经被人类改变了,处处留有人类的痕迹,关于迁徙和回归的承诺我们却始终改变不了,这是迁徙动物的宿命,悲凉却无法改变。

相关链接:

1、目前的地球迁徙之王是乌黑鹱,这种鸟每年都以八字型队列飞越太平洋,迁徙路线长达7.4万公里,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动物。

2、依据鸟类迁徙的习性,可以分为3大类:

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麻雀等。

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天鹅等。

漂泊鸟: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往往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区间,随食物变化而改变栖息场所,如啄木鸟和山斑鸠,它们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则迁到原野觅食和越冬。

3、《迁徙的鸟》是一部堪称经典的纪录片。片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拍摄角度仿佛给了观看者一双翅膀,陪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一起经历那漫长的迁徙之旅,以其出神入化的航拍技术让观众瞠目结舌。在第一年内,创作人员基本不拍摄,只是跟着鸟到处迁徙,和这些鸟混得很熟,使得这些鸟对他们不再警觉。第二年拍摄开始,他们使用了动力伞、小型飞机以及像鸟一样大小可以内藏摄像机的航模等工具,把特殊的镜头固定在一个探头望,远远地伸过去拍。严谨的拍摄和制作使得影片最后的效果自然而震撼。

上一篇:2月星座春节之旅 下一篇:谜中谜:通古斯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