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故宫作杞人忧

时间:2022-06-29 08:43:57

替故宫作杞人忧

少年时候对故宫的记忆是辽阔无际的院子、毒太阳、走疼的脚后跟和姨妈,长大成人再去时更多的则是惊叹。这个除了后院一小块花园外没有植被的铺满砖的大院子,没有蝉鸣鸟叫,没有带水气和散发泥土味的风,皇上一天到晚呆在里头不烦吗?按现代的环保理论,这遍地的砖冬天冰脚,夏天烤裤裆。

坐在偏殿台阶上,远望太和殿,会想:不是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会有这么大而空荡荡的宫殿?有时候我猜想,晚上,没有游客也没有工作人员,这宫殿、门洞、雕阶、檐廊都有谁在活动?我不容易想象月亮挂在深蓝天穹时它们真是空旷无人悄没声息的,只有月亮的光辉流溅砖地上玎玲作响。这么一大块人造环境啊,巍峨壮阔,维护良好,竟然月下阒寂无人?中国人讲排场有历史渊源。据说秦朝的阿房宫占地就很大,到秦亡时还没完工。秦统一中国才几天就摆那大的排场,何况一千多年后的明清呢!现在不大的县城也要搞恢弘的城市厂场,别骂它赶时髦,是始皇帝遗风。是不是中国人天性里就有这个摆谱的原动力?难得的是建筑群落有直有曲,有块垒有通透,有远近有厚薄,真是博大精深,好像一大缸至醇至美的泡菜,醇美得叫人疲劳。一个不中断的文明有太多积累,可能已经超过了个体生活幸福所需要的程度,除了对人炫耀的,平时是精神负载的疲劳。

老的东西有些必须死去,有的逐渐淘汰衣的甚至是快疾地死去。一定的断裂是新生的机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都能看见例子。地球生物史上几次物种大灭绝后紧跟着的就是新的物种大爆发。黄石公园雷电引起森林火灾,当局不扑救,说这是大自然的筛替过程。地层断裂产生新地质构造和地貌,还有种种新气候、新水文、新环境、新生态,谁能说后来的地质构造不如以前的好?变化,永远继续着。

我坐在太和殿旁边的偏殿台阶上,捏着照相机想到这些,可不是意味着我打算在故宫下头造场地震。

有时候我冷丁假装站在陌生人的角度上,假装头回看见这些建筑,震惊啊!比如,在非洲或是什么地方看见它们,肯定要拍好些照片,写好些惊喜得意的文字,贴在旅游论坛上。这宫殿群的隔离和连通,远近衬托对比,叫人入迷,真是天庭。内金水河形成天庭的津渡,过河时,天庭的城楼上云彩缭绕。建筑和布局的壮丽而富含深意的点子最初从哪来的呢?有没有考证出最早用于哪里?

旁边一个唐山口音的工作人员拉着脸恶声恶气地呵斥游客,把我提溜回现实。这么大的故宫,为良好维护确实需要很多钱。就说把所有房子刷遍漆就得多长时间、多少人工、多少钱!实际上故宫里有很多边角房屋都处于维护欠佳状态。金门大桥为了防腐,钢架钢缆刷漆工作永不止歇地周而复始,这桥是生活中切实需要的东西。而故宫呢,很多房子没有实际用途,不产生效益回报,维护经费上就困难了。我替故宫做杞人之忧。历史是个负担,又是一个证明。

谁要到北京,问我,我都说故宫是个必游之地,不过我不陪,门票太贵了。这些设施的维护不应该指望靠游客买门票凑足资金,也不可能光指望政府拨款,还可以从公共基金会、捐款途径打些主意。希望我国文化公益捐款基金的风气能尽快形成。要是说门票贵是一种保护限制措施,那我就没什么说的了,措施有效。瞧瞧,历史留下的东西,让我们骄傲,也让我们劳神。

上一篇:天灾面前 第3期 下一篇:汉谟拉比法典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