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08 10:54:48

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探究

摘 要:识字一直以来在启蒙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不仅是汉语言最小的元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始,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说学生识字效果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识字质量,让学生主动掌握常用的汉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通过对整个小学学段学生识字情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拼音和写法上容易出现错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识字教学,对拼音的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日常说话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正规的拼音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在会拼的基础上找到记忆中对应的字,再掌握字的具体写法,才能完成整体的识字写字。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掌握很多生字,在启蒙阶段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反复巩固识字的基础知识,为丰富字词量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掌握拼音的基础之上,记忆更多的生字和生词。在这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相应的多音字和同音字的出现让学生很头痛。尤其是同音字,学生在想要写某个特定的词时,大量的同音字让学生产生迷惑,从而出现错别字。增加生字生词的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识字教学,学生识字写字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启蒙阶段,如果拼音没有牢固掌握,随着生字增多,学生的学习会出现更多问题。

小学启蒙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拼音规则,声母、韵母和拼读规则等等。而到了中年级学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拼音分辨词语。在这个分辨的过程中,拼音和语言的冲突最为明显。学生在没有正式接触拼音时,语言是通过模仿形成口语的,所以准确发音上没有拼音标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拼音并用来分辨词语时会产生出不小的困难。比如前后鼻音的问题,in和ing的区别,需要学生反复体会才能具体辨别。“北京(jing)”和“天津(jin)”可能在学生读来都是前鼻音或者都是后鼻音,这种情况学生在书写时,如果忘记怎么写,会因为读音的混淆而找其他字替代,就有可能写成“北津”或是“天京”。所以对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更加注重普通话的推广,反复巩固学生标准发音。

高学段的学生已经对拼音充分掌握,字词储备也不断增加,生活和学习中的不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有明显地降低,这说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识字基础的巩固还是不能疏忽,为了更全面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水平,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特殊读法仍需要注意,比如“博闻强识(zhì)”或者“给(jǐ)予”等等,是生活中非常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高学段的学生要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语言基础。

二、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1.分散识字

所谓分散识字是在学习中并没有具体的学习体系,主要是依附于其他教学活动进行识字活动,比如在课堂上随堂课文的生字学习。分散识字看似缺少教学体系,但是关键抓住了生字不离开实际语境的原则,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生字进行把握和感知,这种识字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与实践,也更有利于对课文的直接理解。

分散识字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必不可少,将识字穿插于课文教学中,识字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组词和断句,同时学生也只有了解了语句或者词组的含义,才能进一步学习单字的意义,从短句或者词组中把握单字的具体含义,这种关联性的学习,识字也不会过于枯燥。分散识字能够很好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字词,再者结合语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拼音和写法的训练,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集中识字

相对于分散识字来说,集中识字更加强了体系化,通过批量学习生字,并结合阅读整体强化来达到识字的目的。不同于分散识字边阅读边学习的模式,集中识字从根本的识字目的出发,按照汉字学习的一些规律,将生字有目的进行分批,初步认知和整体学习后再结合阅读材料和实践材料进行巩固。

集中识字主要是利用了汉字不同的特点进行归类,比如从发音特点上归类同音字进行批量学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区分使用;从字义特点上归类出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批量教学巩固,从对比和近似的角度有联系地掌握生字;还可以从字形特点进行归类相同偏旁的字批量进行巩固,以偏旁部首作为学习生字的基础,不断延伸出越来越多的生字,从基本点到相似点,更高效地对生字生词进行记忆。

3.表意识字

汉字从古代象形文字演化过来,仍然具有很强的表意性,如果能够结合汉字表意性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借助联想更好地记忆生字。比如图形与汉字的对比,“川”字就有很强的表意性,属于象形表意,像水流一样,那么再跟山涧流水或者瀑布流水进行对比,借助这种相似性不仅记住了字形,也记住了字义。再比如直接表意的记忆,“灭”字上面的一横可以想象成木板,把下面的“火”盖住使其熄灭,诸如此类的联想都是利用汉字表意性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联想对所学生字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不同学段识字教学探究

1.小学低年级学段――借助表意识字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生字学习,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量,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可能因为教学活动难度过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即使是初入小学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也会积累一些基础的汉字,有些在幼儿园也接受了简单的汉字学习,所以抓住这些学习基础进行有效启蒙,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生字的方向,让学生感兴趣。比如说利用简单的汉字组成童谣,将具有相似点的汉字组成一句话,韵律和相似点会对学生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日月星光,风雷雨电”,四字一组,每组都按照相关关系归类,两字之间还有相同点或相对点,非常容易掌握,也很适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进行掌握。借助这些内容,让学生进行默写竞赛,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适当的奖励也为学生提供进步的动力。此外,低年级学段识字教学还要抓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纯理论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对纯文字或者纯理论的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表意性让生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通过象形或拟物的方式简化生字含义,如“采”,上半部分非常像一个人的手,下面的“木”代表了植物或树木,人们用手从植物或树上进行“采摘”,这样学生关于文字的表意进行联想,更加适合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掌握。

2.小学高年级学段――巩固基础的同时由所学内容扩充识字面

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字形等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汉字储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语言表现力,要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生字量。从学过的内容进行扩展,去主动探究生字,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感悟。

比如以“花”为对象进行扩展,生活中见过的花都有哪些?玫瑰花、茉莉花、鸡冠花等等,这些字词可能在课本中并没有学习过,但是从“花”延伸出来的生字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先通过注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借助字典等工具进行查阅了解,再将查到的字与注音结合起来,学生丰富生字量的同时还巩固了基本的生字知识。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对于学生学好语文来说非常关键,学生只有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也需要识字量的支持,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曼华.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试验五十年[J].江苏教育, 2010(04).

[2]孙坤山.识字教学略谈[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林惠生.试析识字教学方法的科学分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08).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