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牧区水利七营灌区节水改造的意义

时间:2022-10-08 09:57:33

浅谈牧区水利七营灌区节水改造的意义

【摘要】随着灌区玉米产量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壮大发展,灌区农民经济收入将逐步得到增加,生活水平将普遍得到提高,有利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团结进步。

【关键词】牧区水利;节水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irrigated corn yield stable and livestock, irrigated farmers incom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the general standard of living improved, enabling the region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gress.

【Key words】Pastoral area water conservancy;Water conservation

七营灌区由于灌区老化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不利于灌区畜牧业发展。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即可增加粮食和牧草单产,提高灌区经济实力,为退耕还林(草)提供保障,又可改良土壤,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改造灌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发展壮大灌区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

项目的实施可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使项目区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随着农田林网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使地表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减轻风沙危害,保持水土资源,促进农业稳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对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节水改造后,可改善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全部种植玉米,生产灌溉饲草料,用于发展畜牧业。通过改造后,发展灌溉饲草料玉米种植2000亩,其产草量相当于4万亩天然草场的产草量。通过改造后,发展灌溉饲草料玉米种植2000亩,可使6.8万亩天然草地休牧,可使6.8万亩天然草地得到有力的保护,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封山禁牧发挥良好的作用。

随着灌区玉米产量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壮大发展,灌区农民经济收入将逐步得到增加,生活水平将普遍得到提高,有利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团结进步。可从根本上改善灌区农民的生活质量的健康水平,让农民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中去。同时可以促进项目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人民安居乐业,对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能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符合我县正在实施的项目带动和兴水治旱战略,为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程建设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建设法人负责制,海原县水务局为项目建设单位,海原县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为该工程综合项目法人。施工实行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同时,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监理制,选聘监理公司委派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全部工程由中卫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施工检查按工种、工序分单元、分阶段逐项进行检查,前一道工序经质检人员和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并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项目区水管站是工程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主体,是管好、用好工程,做好供水服务,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工程管理要求、服务宗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立年度安全运行目标、供水目标、水费收缴目标、多种经营收入目标和职工技术培训目标等。由水管站法人代表与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根据工程管理站岗位设置确立岗位目标,水管站再与岗位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落实责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等办法,对岗位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制度,为续聘或解聘,晋级与奖惩提供依据。

在各种用人制度中,聘用制度是一种基本的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度,有利于解决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下水管单位用人单一化、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流动。

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推行聘用制度精神,建立能上能下、严格监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精简高效原则,压缩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优化人才结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并严格执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在人事管理上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所有人员全部实行公开聘用制度,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公开竞争聘任,其他岗位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但首次聘期要短,通过短期聘用,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决定人员去留。建立起无固定期限聘用,中长期、短期和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使各类人员考核与任用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农民用水协会成员由地方政府监督指导,由用水户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任期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搞好、搞活内部分配机制,是增强水管单位活力,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本工程管理单位应积极探索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按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推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在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职位分析和岗位测评的基础上,明确职责,以岗定薪。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收入与责任、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岗位特点的不同,建立岗位、业绩津贴制度,激励各类人员积极竞聘,主动工作,一岗多能,多做贡献。对管理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要依据其工作责任和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建立以岗位、工作业绩为主的津贴制度;对辅助类人员,根据各岗位工种、岗位级别和实际工作量的差别,建立以工种、工作业绩为基础的津贴制度。各类人员岗位一旦变动,岗位津贴随之调整,真正做到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多种经营及维修养护等经济实体,要实行公司制运作,运用市场机制,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相应岗位工资标准,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鼓励多劳多得,促进工程高效率运行。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3-18-103

上一篇: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加工工艺创新 下一篇:热源塔热泵技术在贵州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