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种植区建设的思路

时间:2022-10-08 09:20:18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种植区建设的思路

种植活动,一方面能让孩子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增进对植物的了解,丰富有关植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种植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植物的发展变化,感受植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命,关爱生命,基于此,我园结合课程游戏化建设对班级种植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改造。

一、我们的起点

1.环境布置

每班级都有一个统一购买的,可放置一些小盆栽的架子;有些班级的老师会把这个架子进行美化,或会在地上放一些装水果的泡沫盒子,用于小组种植,有些班级会利用教室里的空间,种上一些小植物或者在窗边挂一些水培植物。

问题:混乱

架子受隔板限制,只能放一些小盆栽,随意地摆在窗台或地上又缺乏整体的美感,给人混乱的感觉

2.材料投入

每班都有每人一盆家里带来的观赏性小盆栽;有些班级班内有花盆制作区,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个性花盆,用于一些课程需要的种植活动;有些班级里会结合主题开辟种子观察区。

问题:无序

班级种植区中除了植物,其他的工具和材料投放很少,老师们似乎也想不出来可以通过投放那些材料来满足孩子种植和观察的需要

3.幼儿的活动

孩子们会观察照顾自己带来的观赏性小盆栽,会在主题开展时种植并观察、照顾一种植物,观察记录的方式各有不同。

问题:随意

一些基本的种植和观察活动老师和孩子都在做,但是,孩子是如何参与种植的?对于植物的照顾和观察记录,究竟是不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记录的方式是否适宜?我们应该如何在种植区中观察、介入和有效支持?引导幼儿通过种植区促进经验的连续性,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这些都缺乏整体的思考和规划。

二、我们的做法

第一步:重新规划并不断调整场地、环境及材料

1.对环境的调整:混乱-合理规划

添架子。原来仅有的一个小架子无法满足种植的需要。添怎样的架子?添几个?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到了落实的时候也着实遇到了麻烦。经过与老师们的商量和研讨,发现大家对于种植方面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需要的架子规格和样式也各有不同。于是,我们放手把设计权给了孩子,给了老师,让她们充当了设计师,结合种植需要,设计理想中的种植区架子,然后结合大家的设计稿,进行归类汇总,一部分请木工师傅量身定做,一部分从网上购买。而原来的架子结合班级种植需要进行统筹调整。

划区域。结合孩子们可能在种植区会做的事情,我们对整个区域划分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让老师们结合班级需要对种植区进行区域的合理划分,如可以分为小盆栽观赏区、蔬菜种植区、工具区、种子发芽区等等

2.对材料的调整:无序一动态投入

虞永平老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中提到:对游戏质量的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确定“儿童经验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游戏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换游戏的材料,让孩子在今天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今天的经验跟明天是不同的,明天的经验跟后天是不同的。这对于种植区活动同样适用。因此,我们通过讨论制定了一张“**班种植区环境与材料规划表”,让老师们根据孩子在种植区的活动情况适时对材料进行调整和撤换,并做好动态记录。

第二步:为种植区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个内在结构

1.关键经验与《指南》的联结

如何通过种植区活动让孩子获得适合他们的经验?如何体现年龄上的层次性?如何能保证种植区中“怎样做是有效的,怎样做没有效果”。这些问题提醒我们思考,种植区建设需要一个内在结构,少一些盲目,多一点科学。《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关于“生命科学”这一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仔细阅读此章节,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研讨,将其与《指南》进行了联结,为我们对孩子在种植区的有效观察和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2.种植知识与实践的连接

植物的种养蕴含着很深的学问,这些知识的习得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经验,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很多老师也同样了解得不够系统全面,但是在家长群体中不乏种植高手,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我们可以种什么”调查问卷,了解孩子家中有长期种植经验的人群,了解他们种植过什么。并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列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植物、种植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种植的注意事项以及种植难易程度。结合这些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班级汇总,园级汇总,梳理出了一张园本化种植汇总表,并对每一种适合种植的植物在类别上、种植难易程度上进行了分类。

第三步:定期组织阶段研讨,了解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交流班级种植区建设情况,同伴互相学习

种植区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如何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经验的获得,以及我们可以给予怎样的支持策略来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连续观察,撰写学习故事,并定期组织老师们聊聊“我们班种植区那点事儿”,让老师们了解到其他班级的种植情况,从而发现自己班级可以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2.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调研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每个班的种植区建设进展,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讨论出适合的调整和改进策略。比如,由于老师们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和把握有所不同,有些班级放手过度,有些班级不敢放手,如何把握好度,让种植区体现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真正成为种植区的主人?我们结合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断调整材料和教育行为,为孩子的深层次探索提供支持。

种植区建设,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建设,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实践给了我们一些收获,当我们看到,一棵棵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拿起手电筒仔细地研究他们种植的植物,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小心地踮起脚尖跨进麦田拔去杂草,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因为种植区的发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时,我们感受到辛苦付出的价值所在,也感受到了课程游戏化带给孩子以及我们老师的转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芦墟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电视新闻声画合一探微 下一篇:激发兴趣 设计活动 安排教学 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