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08 08:36:55

浅谈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我有一个家,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从来不吵架,爸爸去挣钱,妈妈管着家。三人相爱一样深我最最听话。我有一个家,快乐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常在一起玩耍……。”这是奥运女孩林妙可,用孩子的语言唱出我们和谐社会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好和快乐。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美好和力量。

可是,近年来,由于独身、离异、丧偶等多种原因,致使单亲家庭,离婚后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等家庭增多,许多无辜孩子身心的不和谐产生了。

这类家庭出身的孩子已经成为当下校园里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去年我新接手四年级。这个班级中一共40人,据我调查,就有1个是单亲家庭的,妈妈为了孩子离婚八年还单着;5个离异后重组的家庭;2个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的;1个罪犯家庭。如此复杂的班级组成成员,刚开始让我望而却步,硬着头皮接下来。后一年的工作以如何促进这些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为重点展开。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一年来有目的有方向地了解,对各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特点进行归纳如下:

脾气大,冲动,焦虑,抑郁;自尊心过强,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爱猜疑,易嫉妒,易愤怒;恐惧,悲伤,冷漠,自卑;固执,易受挫折;撒谎,偷窃,欺骗,骂人,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敌对,冲动,性情易变,;非友好的不服从,对现实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等等。

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们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自卑心理不可避免地形成,其智力,性格,情绪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受到压抑或扭曲。他们的心理尤其脆弱、敏感,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和呵护,在同情中给予爱,在鼓励中给予帮助,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的生活也每天充满了阳光。

对于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是人都有恻隐之心,我们总是认为这些孩子的家庭是不健全的,他们应该缺少爱,于是就想当然地认为给学生补爱。并且认为,只要有了爱,学生就什么都好了。

下面是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开学,我接到新班。第一天与孩子们见面时,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特地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礼物。送到最后,发现多了一份。

“老师,把这个送到小冰吧。”

“她没拿到吗?”

“不是的,他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应该多关心他!”

“对,以前王老师说了,凡是好的东西都要先给他……”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一个男孩局促不安地站在那里,旁边的孩子指着他说:“老师,就是他,就是他。”

我愣住了,随后我走到他的面前,问:“你和他们一样,不用多给一份礼物,是吗?”那个男孩,点着头,脸却涨得通红站在那。

写这个案例的时候,心情和当时一样沉重,其他孩子所以这样要求新老师,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了这么照顾特殊家庭的孩子了。而那个小男孩之所以“愿意”接受别人的多余的关爱,也是老师要求他这么做。

这就是特殊家庭孩子的“特殊”之处,在工作当中,关注特殊家庭孩子,转变特殊家庭孩子也成为我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作一简要梳理和阐述:

班级――应成为特殊家庭学生爱的港湾

一、走进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灵。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特殊家庭的学生中,有一些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导致性格内向不擅交流,平时在班里要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

(2)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二、倾听特殊家庭孩子的心声。

由于特殊家庭的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平衡,形成一种特殊心理,进而导致他们在校期间行为产生偏差。要矫正这种偏差,需要教师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特有的需要与愿望,给学生表述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可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以诚恳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班级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的过激情绪在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大力的鼓励,充分调动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家庭――特殊孩子成长的另一只翅膀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是一个问题家庭,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那么作为教育者,就应当在重视转变特殊学生的同时,对家长实施影响,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我努力做到:

一、教会特殊家庭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主要是通过家长会,经验交流会、个别家访,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站,随时随地接受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家长的咨询,进行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学校召开不同类型家庭学生使家长转变观念,与家长共同探讨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言传身教,为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孩子在校的每一点都要及时给家长反馈,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多抽出时间陪他们,多与他们聊聊家常,多鼓励孩子并及时表扬,让孩子时刻感受到他们是受到关注的。

二、要求特殊家庭家长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家庭教育缺失的特殊家庭。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高科技产生的双刃剑一方面是电视、电脑代替家长看管了孩子,另一方面是图像、视频便捷直观的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更为糟糕的是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拜金主义、暴力、武打、言情等等不良信息也过早的被儿童摄入到大脑并影响左右着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具有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示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鼓励特殊家庭家长改变自己的心态。

据有关资料表明:特殊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精神最压抑,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容易患心理疾病。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单亲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如此,其实他们的家长有很大的责任,是家长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了孩子。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来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为他们受伤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予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略谈英语专业教学成长及反思 下一篇:展示多媒体无穷魅力,尽显化学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