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异常分析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08 08:19:21

高中生心理异常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更是一个动荡的世界。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可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得失,经得住生活的考验,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有的又过于严厉。三是家庭环境不良,家庭不和,甚至是父母离异,常常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偏执和自卑等心理。

2.学校教育失误。当前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和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不肯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漠不关心或偏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校有些“严厉的规章制度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心理受到压抑”。

3.中学生适应的不良反应。青少年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儿童模式被打破,成人模式没有建立,心理上充满了矛盾色彩,如引导不当,便会形成异常心理。

二、教育对策

1.改变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认知,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对一些非理性观念进行分析,加以改造,除去其中的极端偏激的成分。

2.以良好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是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必须用真挚热情的态度,教养有素的举止,善解人意的心智和循循善诱的语言来满足学生的期望,增强模仿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由于挫折、不幸或被误解而闷闷不乐,抑郁不振,企图回避这些事情。此时,如果当事者把这些痛苦发泄出来,便会使行为恢复正常。用适当的方式疏导学生的异常心理。教师可以针对单一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细致、深入、具体的治疗。通过解释、说服、劝告、暗示等手段来改变其病态心理,进行个别疏导。还可以把若干患有同种心理疾病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通过讲座、集体讨论、具体解答等方式,进行集体疏导。

3.用“爱心、耐心和恒心”感化学生。学生异常心理并非一朝一夕产生的。教师要持之以恒,用爱心感化学生,耐心地引导学生走出思想的误区。

此外,教师还必须取得家庭和社会等有关方面的支持,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教育网络的帮助。对学生的异常心理实行教育的整体优化。

在采取以上方法时,教师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差异性及保密性等原则,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范喜春,男,1973年出生,现任乾安县第七中学体育教师、校警,具有扎实的体育基本功,多次获得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上一篇:特种兵的“味道” 下一篇:我是小小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