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时间:2022-10-08 07:36:55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摘 要: 社会适应是指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承受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常因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产生烦恼,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健康。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忘却烦恼和苦闷,消除不良情绪和孤独感,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意识 合作意识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等积极的心理体验。

(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使人形成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

(三)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训练的目的就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完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准确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和把握自己未来发展的基础。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合作意识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及共同承担该任务的责任和共同分享该成果的过程中培养。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尊重、信赖意识。

(一)尊重。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不喜欢听取别人意见;以自我为中心;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缺乏集体意识;比赛失利后会互相指责、埋怨。究其原因,乃是学生不善于合作,缺乏合作所必需的前提――尊重。在竞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挥失常在所难免,此时需要相互谅解、鼓励和支持,切忌责备、埋怨,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二)信赖。成长中的青少年最需要教师的信任、赏识和鼓励。教育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主要是看教师对学生给予多少关照、信任和帮助。倘若不折不扣地信赖学生,学生一定也会报以全身心的信赖和喜爱。信赖学生,即使他们一时采取了不适当的行为,要相信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切莫奢望他们一夜之间长大成人,要耐心诱导他们,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信赖问题学生,信赖全班同学,会使学生之间拥有信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勇气和热情,借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和谐的合作关系。

三、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团队意识是一种整体配合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缺乏团队配合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团队归属感。归属感是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归属感在一定情境下会表现得十分突出,例如体育团队。全体成员团结协作,为共同目标尽心竭力,克服和缓解内部矛盾,一致对外,在言行上默契协调,当团队在比赛中获得荣誉时,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会进一步增强。

(二)培养团队认同感。团队内各个成员对重大事件或原则问题,都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就叫团队认同感。在体育团队中都有各自的原则、纪律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全体成员都应有意识维护它、遵守它,按他的要求行事,形成一定的氛围。

团队合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不断探讨和实践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氛围,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需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社会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曲折蜿蜒前进的,直线顺利发展的事物几乎没有,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正视挫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一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例如耐久跑教学,在学生接近极限时,需要学生咬牙坚持、顽强拼搏,这就是培养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教育。

(二)战胜挫折。有了正确的思想,更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比如篮球比赛,负的一方加强基本功练习,经过精心准备战略战术,团队通力协作,反败为胜,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上一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归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