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时间:2022-10-08 07:10:19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摘 要: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因此,在教育界与学术界,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古代史教育研究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鉴于此,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教育研究;问题与对策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一部气贯长虹的文明史,还保持有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如何利用我国古代史中蕴藏丰富的文化元素,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为其教育研究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一、我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历史教育研究”的概念理解过于笼统

从我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历史学科就紧紧地伴随着我们,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因此,学习历史,接受历史教育,已经成了我们教育生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在教育界却存在着把“历史教育”学科化的倾向。换句话说,我国的教育部门仅仅把中国古代历史当做了一门学科进行“教学”,而不是为了发挥中国古代史的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即出现了将历史教育的概念笼统化的问题。这样一来,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中国古代历史就变成了为应付考试的干巴巴的学科,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接受历史教育的权利,还无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更是对我国五千余年光辉历史的极大“浪费”。

同样,在学术界,对历史教育研究的概念理解也不够清晰。即便是不少带着“历史大师”帽子的专业学者,也没能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历史教育研究”的含义。也就是说,很多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者仅仅是“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而不是“为历史教育”而研究历史,热衷于将某个历史事件研究清楚,而对这个历史事件教育意义却几乎“不闻不问”。因此,中国古代史研究陷入了“还原历史原貌,而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怪圈。这种研究理念,怎么会完成将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发扬光大的任务呢?怎么能实现让中国古代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呢?

2.中国古代史的教育研究眼光过于狭窄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教育方面。翻开我们的历史书籍,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几乎整本历史课本都是在叙述某某年发生了什么事,某某人完成了什么伟大创举,这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年代秀、名人秀”,而对中国古代历史深层次的诸如历史文化、历史经验等内容鲜有涉及,也就是说,我国教育界仅仅把历史教育局限在了几件历史大事上。更严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与经学、儒学等学科密不可分的,但现阶段的历史教育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典型的“历史本位主义”。而且,历史教育研究也仅仅把“教育与研究”局限在了课堂之中,不仅让历史教育脱离了生活,还造成了“历史无用化”思想在校园内的泛滥。

3.历史教育研究中的教育对象定位不准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前人在对历史经验的研究与总结中,就有着利用不同的历史经验对不同群体进行教育的优良传统。例如,在对国家管理者的教育中,会用“资治”思想,而对其他阶层则会使用鉴诫、垂训、修身、明智、授知、育人等不同的思想。但在现今阶段,中国古代史历史教育研究中却出现了教育对象定位不准的问题。例如,在笔者曾经学习过的小学四年级的《社会历史》中,有教育学生“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不可否认,这些历史精髓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意义,但却并不适合“小学四年级”这一教育群体。笔者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就有着云里雾里的感觉,远远没有“孔融让梨”来得生动有趣。总而言之,这种历史教育定位不准的问题对于历史教育顺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非常不利。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策略探讨

1.树立“大历史”教育研究观念

从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古代历史横跨了五千多个春秋。在这段历史时期里,不仅有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中蕴藏的历史经验也足以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瑰宝。而若想让这块瑰宝大放异彩,仅仅依靠几本历史书走马观花般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大历史”教育观,是将整个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在进行历史教育研究时,必须树立一个“大历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古代历史所蕴藏的宝藏重见天日,才能让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让其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建设作出贡献。

2.历史教育研究要以发挥实际性作用为目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研究应当做到“借古讽今”和“察往知今”。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是“还原历史原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的挖掘,研究其中蕴藏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并以此来启迪今人。例如,某地区在历史上出现了非常多的著名“孝子”,被称为“孝子故乡”。本地区的历史教育研究部门就充分挖掘利用这一历史资源,研究出了一套独树一帜的历史教材,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充分的应用其中。数年之后,本地区的道德风气为之一变,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孝悌之义”蔚然成风。由此可见,历史教育所蕴藏的实际价值多么巨大!因此,只有历史教育研究以发挥实际性作用为目标,才能够让历史中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3.注意历史教育研究中的教育对象定位问题

虽然我国教育界所使用的历史教材多次改版,但类似教育学生如何“做个好皇帝”“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内容仍然屡见不鲜。“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种历史教育中教育对象定位问题一日不解决,古代历史的教育价值就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历史教育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受教育群体,应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准确定位,以发挥历史教育的最大效能。

除此之外,在古代历史教育研究中,还要积极总结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并用来告诫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使历史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学论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145.

[2]李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J].齐鲁学刊,2010(09):16-2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与反思 下一篇:关注学生的优点与进步,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