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积淀,在梳理后提升

时间:2022-10-08 07:04:51

一个教师的成长必须伴随着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梳理、凝结、反思,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自身的拔节。尤其是参加了国培线上学习之后,笔者尝试了再次走进课堂。当与学生共同上完这节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课之后,感触颇深,对于这节课,结合笔者的设计意图,课前预设,及上课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融入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叙述的关键词,在体验叙述中突破难点

这节课,笔者通过脑筋急转弯:三个爸爸和三个儿子,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为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在游戏进行时和结束后,注重引导学生用“只”和“既……又”来叙述想法,提醒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在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字词用语言表述维恩图意时,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之后,水到渠成地就在思考后的叙述中理解了重点。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果落在刻意之中,孩子们学习起来会很被动。笔者在设计时规避了这一特点。对于重复学生身份的处理,让孩子们自己在玩转呼啦圈游戏中,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当我推到后面,孩子们自己就把这节课的又一个难点在玩耍中得以突破。当站在两个呼啦圈中的孩子自豪地挥动着小手宣告难题解决时,我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自信。由此可以看出: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二、引导学生善于在观察中质疑,引发冲突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来源于对兴趣的激发。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们对新知的探索和渴求,是我们课堂追求的目标。上课伊始针对三年五班同学参加英语小组和作文小组人数的情况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质疑,让学生发现表中人数和实际人数的不同,使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的驱动下,开始跳跃,并迸发出对知识渴求的火花。这样,下面设计的课堂小游戏才能和学生们的动手合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好的方法。从而,轻松而愉快地领悟到了问题和矛盾冲突存在的根源――重复。后来又在贴图环节,让学生自己发现重叠的意义。学生们一边动手,一边解决思维冲突。

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节课的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及游戏互动中,感知并经历的发现、梳理和创造韦恩图的过程,笔者作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和小组学习的评委,引领学生们体验到了40分钟互动合作后的喜悦。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主动学习,主动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参与。

在探究利用韦恩图解决问题时,在体验后启发学生思考:把维恩思想转化成数学算式。这样,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领悟了交集的含义及利用交集解决问题的要领和精髓。

之后,通过一个现场调查实验:爱发脾气的妈妈和爱唠叨的妈妈的调查,让学生自己发现图中没有好妈妈的位置,从而把知识拓展延伸――集合之外的集合。同时,让孩子们对知识的延续有了新奇感和求知欲,尤其是当笔者说《集合》知识是容斥原理的基础模型时,孩子们那跃跃欲试的眼神,让我看到了童心可喜,童趣可激,童智可启的希望。

我的这个想法之所以得以顺利完成还要感谢三年五班的同学们善于思考,乐于动手体验的习惯。所以,鼓励学生们多动手,多体验,多思考,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四、把思考留给学生,不思不讲,能学会的不讲

数学课上,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熟知:过易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对概念和规律要“先议后讲,不议不讲”;对典型习题要“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对课后练习要“先批后讲、不批不讲”的新、老“三讲三不讲”原则。所以,本着学生通过思考、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学会的,老师绝不先讲的原则,这节课的整个过程,笔者把学习、体验操作、探究和梳理的过程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感知与合作中不断思考,例如:当学生们在理解了两个学习小组中学习作文和学习英语的学生的重叠部分的含义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虽然,有的学生,甚至有的小组对本节课知识运用得不是很流畅,但是,笔者有耐心,也有信心等待他们,让他们在思考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刚才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思考和探究得到精彩的生成。

五、思维留白,培养学生养成后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吴正宪教授说过:留有疑问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所以这节课笔者在最后环节,没有像以往课堂一样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而是给他们留了一道思考题,为学生的思维留白,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培养学生延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所以,最后出示的学习单叫延学单。

这节课,因为不熟悉学生的认知习惯,担心三年五班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不能很好的突破,所以,笔者做了两套方案的预设,笔者担心学生对教学难点不能顺利突破,所以课前还亲自做了一个小微课。但是看到孩子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叙述对难点掌握得很好,所以,笔者就直接跳过,没有播放。

当然,上课一开始,由于孩子们不熟悉,笔者大约有3分钟的担心。当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表现时,笔者的心也放下了。

教学的路上,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笔者会不断探索,笔者愿意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在反思中积淀,在梳理后提升自我,努力经营快乐、幸福的课堂。

上一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下一篇:秸秆回收利用可行性办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