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高职文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08 06:24:05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高职文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心理学理论是高职文科课程改革应遵循的科学规律,探索高职教育改革的心理学基础,可有效保证课程改革的效果,对我们创新高职教育体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中,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内隐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是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高职;文科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10-02

近几年,经过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清晰,人才培养过程逐渐开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参与教学。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引领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高职文科课程改革。研究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学习的发生机制,更好地理解学习,更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创新精神,变封闭、被动的教学模式为启发、自主的开放型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总体效果。但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就心理学理论中的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内隐认知理论及多元智力理论逐一探讨,以揭示高职文科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心理学相关理论

(一)元认知理论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术语,用以指对认知的认知,即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调节,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紧密联系,贯穿任务完成的始终。刘艳指出,当人们完成一项任务时,首先依据任务的要求和特征,运用元认知的知识选择可施行的策略拟定计划、进行活动,在执行活动过程中产生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体验可能引起学习者修改甚至放弃原计划和目标。它既具有激发、指引认知调节、监控作用,同时又修正、丰富并发展元认知的知识。王丽波、田耀宗在《元认知研究综述》中提到,学业不良学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维度上均显著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也慢,元认知水平未能跟上学习要求的变化,结果使得学习活动缺乏有效的计划、控制与调节。元认知的欠缺影响了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这可能是造成学业不良的重要认知原因。曾秀云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数学元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元认知各成分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但各成分发展不均衡,元认知体验较强,元认知监控最弱,元认知策略贫乏,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为学习的动机、方法和策略等。张玲玲等人指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潜在智力水平较高,但元认知能力发展并不成熟。高职学生有关实践任务、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明显欠缺,对认知结果的体验欠缺,对学习中的漏洞、薄弱环节、作业与考试中的错误等缺乏补救意识,很少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王春燕、梁晓燕指出,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很好地预期或计划自己的学习,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缺乏对学习的有效监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他们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在问题中学习模式、抛锚式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与交互式学习模式等。

(三)内隐学习理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提出了“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概念,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或复杂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外显学习是人们所熟知的、需要意志力参与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内隐知识能够自动产生,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在复杂的、变化的、应急的认知环境中,内隐学习的效果更佳。内隐学习的效果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或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林立娟认为,许多学生在解决了一定数量的数学问题后,有了一种顿悟感,形成了内隐知识,从而提高了迁移能力,其表征为直觉思维。

苏鸯指出,内隐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内隐学习常常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对注意力的需求低、记忆负荷小、受干扰程度小,符合高职学生学习时精力集中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语言规则分析能力较差等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形成一种凝聚和沉淀。

心理学理论对高职文科课程改革的启示

综合三种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我们可重新定位高职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可从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抓起,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实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一)提高高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完成高职文科课程改革的首要因素

上一篇:消除距离感 跨过“火焰山” 下一篇: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要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