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器皿设计的发展看审美价值的判断

时间:2022-10-08 06:02:45

从饮食器皿设计的发展看审美价值的判断

摘 要: 本文从日常的饮食器皿入手,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器皿的不同的设计角度,来分析人们对审美价值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判断。从手工艺生产时期,人们的审美注重装饰;到工业革命后,人们关注产品的技术、功能,关注产品的形态;到了当代,设计本原回归,设计美是为设计而设计。通过不同的时期对审美设计的不同定义,不难看出,审美的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而变化。

关键词: 饮食器皿 审美价值 艺术美 技术美 设计美

“民以食为天”。锅碗瓢盆杯……这些饮食器皿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具。只要我们对这些平时熟视无睹的器皿加以美学分析,就不难看出它的审美趋向。饮食器皿造型的发展之一斑,足以让我们对审美的价值判断有个明晰的认识。审美价值既有其客观性,又有其主观性。客观方面,每个时期的审美价值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背景息息相关的。它不是根据人们的想象而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原因。主观方面,审美价值是以人的个体经验、社会实践作为标准,人在审美价值中作为审美价值尺度这一角色。由于设计这一行业是与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流行趋势紧密联系的,所以能很好地体现出在不同的历史、风格阶段,人们的审美价值也跟随着这种趋势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仅仅从我们每天都用的餐具中就能看出。从一副小小的刀叉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优势;世局的剧烈变化也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餐桌摆设。在皇权时代,就连刀叉碗筷也都有阶级之分,王宫贵族和平民百姓所使用的餐具是不一样的,器皿的选用必须严格遵守伦理的规范,就像故宫所保存的精美食具文物,就是专为皇帝、贵族使用设计的;直到工业时代,随着民主思潮崛起,餐具才渐渐平民化、普及化;到了全球化的现代,世界各国的餐桌和厨房面貌,越来越没有地域上的差别,甚至大家开始一同严肃思考环保问题。同样,审美价值也跟着历史而发生变化,人类历史上的巨变,无疑也牵动着人们对审美价值的评判。

一、起点——艺术美的蜕变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大量陶器,可以说是我们现今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的最初形态了。陶器上出现了装饰图案,人们的审美也可说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历史上,人们对艺术的起源最赞同的说法是“巫术说”。同样的,装饰图案也充满了很多象征意味,人们有所期盼,于是在器物上画些符号,希望“老天”能有所回报。还有的装饰图案也代表了部落的图腾标志。在这种装饰,不仅仅是美学的需要,更多的还是一种功能性的使用。其后,在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生产了很多精美的饮食器具。从青铜到瓷器,有各种不同的材料质地。器物造型也从单一的,到各种各样。装饰手法也从以前单一描绘图案符号,到后来上不同的釉来表现质地和色彩,有时还通过雕刻等多种手法来装饰。此时人们评判器物的好坏,从它做工是否精美,是否稀有来判断的。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萌芽,真正打破传统设计风格的“新艺术运动”。它从自然中寻找元素,将其抽象化,用于装饰中。植物是它最常用的一个表现形式。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设计师吉马德(Hector Guimard)在1900年所设计的法国地铁站,他利用玻璃和钢铁材料,完成了弯曲的、类似植物图案的地铁栏杆和类似贝类的彩绘玻璃,在经受了一个世纪的考验之后,至今他们还是巴黎街头亮丽的风景线。同样深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丹麦设计师乔治杰生(Georg Jensen),把新艺术运动的创作风格带进了银器餐具中。其代表作“花团锦簇”系列,融合了雕刻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大自然元素带进设计,以复杂弯曲的线条、互相缠绕的花朵、枝叶,用镂空的雕刻表现新艺术拉长的曲线。树立了北欧银器设计的典雅风格。(图1)

从以上不同时期的饮食器具不难看出,在以机械化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前,人们对产品审美价值的判断仅仅停留在装饰这一层面,这种对审美的判断是对艺术美的另一种诠释。在那个时期,好的设计产品等同于一个精美的工艺品。于是我们可以说,这时期的设计审美价值是艺术美的蜕变。

二、主线——技术美的明晰

进入工业革命后,手工艺产业过渡到了工业设计的年代,崇尚弧线和装饰的新艺术运动慢慢被崇尚理性、机械性的现代主义给取代。由于产品从手工艺生产到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对产品的审美关注从装饰上面走入了另一个层面。现代主义宣传的是民主思想,他们认为设计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在这一思想下,审美就不可能要求花大量的时间装饰一个器物或是希望器物多豪华。相反的,功能性成为了人们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主义强调功能性,强调机械美。他们反对过分的装饰,而是希望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几何形来表现这个时代,表现机械的理性美。格罗皮乌斯设计的TAC一号茶具(图2),是他生前最后一个设计委托案,虽然线条柔和许多,但仍属于包豪斯风格,符合简洁几何外形、“造型追随功能”等原则,整个茶组以圆为主,握把像是细长的门把,这些如钩子的零件元素不仅是整体造型的一部分,而且极具功能性,例如茶壶上壶盖的弯钩,可以轻易拉起壶盖和壶内的过滤器,并不是无用的装饰,充分表达了现代主义、包豪斯的精神。所谓经典,名副其实。简洁的外形的产品,可以很好地传达产品的功能,相对于装饰丰富的产品让使用者一开始把关注点集中在它的装饰上,简洁外形的产品能让人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这种简洁的感受就好比喧嚣都市中的一处宁静之地。但简洁不是说不用设计,现代主义对外形的设计,尺度的把握非常考究,他们更关注的是外形的舒适度给人的感觉。

在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艺生产,人们审美也随着发生了改变。从强调装饰到了关注功能,关注技术。技术带来的机械性、理性成了人们崇尚的目标,而现代主义提倡的不过分装饰,简洁,也使得人们更多地注重外形的设计、尺度的把握。通过形态来表现时代,表现技术。

三、多面与立体——设计美的生成

面对现代主义强调功能性、机械性的冷漠,人们开始厌倦这种以单调的几何形来表现时代的产品。开始寻找个性化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风格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有一群后现代设计师,他们反对“功能决定形式”的现代设计理念,他们注重历史,有重视消费者的喜好,愿意按照消费者的意愿设计,所以特别注重产品的形状,色彩及图案,其中代表人物就有Alessi的创始人蒙帝尼(Alessandro Mendini)。Alessi甚至以设计为公司的最高指导准则,以委托著名设计师设计作品的方式,来提高公司知名度,这无形中也向外传播设计文化。这种委托的方式,最经典的要数Alessi由蒙蒂尼所主导的“绝代风华”企划。他网罗了11位现代主义建筑师,请他们以各自的建筑理念和建筑语言设计咖啡壶、杯组。这种“微建筑”理念的提出,不但使得世人开始注意家用品的设计,而且吸引了一群艺术家和设计师投身于家具以外的日用品设计。影响所及,甚至吸引了世界许多建筑师投身于工业设计领域,使得意大利设计充满建筑艺术的创造力。以意大利建筑设计师罗西(Aldo Rossi)为例,他为“绝代风华”所设计的咖啡壶是再盖一个房子(图3)。罗西强调建筑与城市的统一性,认为建筑特征必须融入城市,因为身处意大利这样古典的城市,他设计的咖啡组就像有尖顶、圆顶的大小城堡。而这是继德国的包豪斯风格后,意大利现代设计师开始强调个人主义。“设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设计开始代表一种个性和品位的象征,而设计师也和商品连在一块,设计师的商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同样是Alessi的商品,外星人榨柳橙器(图4),虽然实用性不大,却是Alessi历久不衰的常销商品。许多人购买它,不因它的机能,而是它的科幻外表。人们开始为设计而设计东西。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关注也从功能开始向人本身转变。关注人的感受,什么东西能让人们感受到舒适,什么东西能让人觉得很方便,什么东西能让人产生共鸣艺术家为此而感到高兴。这些关于人,关于设计最原本的问题,都是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在当下,设计更是无所不在,就拿餐具来说,小到刀、开瓶器、调味罐,大到锅子、茶具,几乎都有著名设计师为其设计过,各式各样的风格也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更不乏经典作品。富有情趣的安娜红酒开瓶器(图5),充满理性美的Alessi锅具,方便又可爱的微笑蛋杯,还有环保又新鲜的折纸碟盘。这些设计表达出了设计师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这些设计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

从冷漠的功能到关注人的本身,设计开始回到设计的本原——“人”身上。设计从原来的装饰、功能转变到为设计而设计。这一过程中的审美价值判断同样随着外界的影响而改变着。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艺术与功能的结合,称之为“设计中的设计”。

通过对饮食器具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审美的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而变化。它离不开历史的尺度,受着技术工艺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体现不同的时代和生活韵律。设计审美价值的判断依据经历了三个阶段:先从艺术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再到技术美——设计产品形态的独特视角,最后到设计美——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人们关注的目标也许会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如现在已经被设计师们关心的绿色设计,将来的设计会更加富有社会的责任感。

图片: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通讯作者:张天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上一篇:“小李宁”能否挽救“李宁”? 下一篇:体育营销,到底火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