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智力挑战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时间:2022-10-08 05:57:28

创设智力挑战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该说,能及时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教师富有机智和智慧。自主学习的设置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有意义。自主学习设置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兴趣达到巅峰的契机,胸有策略,巧设教学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教育高效!

一、以情入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贴近学生的生活设置自主学习。生活体验是感性的,而课本知识大多是理性的,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再来学习课本中的理性知识就会乐学。如在教《扇形》内容时,我这样导入:上课伊始直接板书课题《扇形》,然后提问:“知道为什么叫扇形吗?”学生回答道:“因为它像扇子。”我予以肯定“对,那你能画出一些扇子的形状吗?”学生的情绪特别兴奋,尝试画出一些扇形。我接着继续启发: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你们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想知道扇形各部分的名称”;“我想知道扇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想知道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面对学生如此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决定把这些问题抛给他们自己研究。1、自学课本上扇形的内容,2、在自学基础上与同学深入的交流、探索你们要研究的问题。结果在他们“兴趣”的背后真的有“令人赞叹”的一些想法。

二、引而不教,诱思导学,使学生会学

教学实践给我诸多启示: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推论,教师要尽量少讲,引导学生尽量多发现,。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可张弛有度,把握时机引导思路,没必要“教”(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应该诱导学生思维,让他们自学。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由最初的兴趣萌发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的高层次。例如:教学“扇形的面积”时,学生是在自学中,通过“近似求法”的猜想,探索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扇形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所以扇形的面积=它的弧长×半径×1/2。这时老师追问:“那不知道弧长咋办?”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略带思索地讲:“其实,我认为求扇形的面积不需要知道弧长。我认为应该这样求:先看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度的几分之几(圆是一个扇形,它的圆心角是360度),再根据它的半径求出它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圆的面积×这个分数。”我投去惊讶的眼神,并马上赞许道:说的真是太好了,有理有据呀!一下子,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弧长与圆的周长、扇形面积与圆的面积)关系的探究上。于是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手段,学生就总结出扇形面积{扇形的面积=弧长×半径×1/2。因为弧长=圆的周长×(圆心角的度数/360),那么扇形的面积=圆的周长×(圆心角的度数/360)×半径×1/2=(3.14×半径×2)×几分之几×半径×1/2=圆的面积×几分之几}。我听后举起大拇指夸奖道:“你能综合同学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经验,把猜想与推理融为一体,真了不起!”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正折射出他们在交流与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投入与真诚合作的精神,也显示了某些孩子想法的“独特”、思维的“逻辑”与个性的“张扬”,目睹着“小苗”在教学的自由空间中尽情的成长,我无限的欣赏,无比的骄傲。

三、有效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对于学生,只有相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教师“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教育工作才会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一位哲学家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深刻的教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彼此信任、彼此心灵沟”是那么的重要,当学生认为你尊重和爱她时,你的批评被学生理解成关心与帮助,你的表扬被认为肯定与鼓励;相反当学生没有接纳你的尊重和爱时,你的批评被学生理解成“歧视和挑剔”,而你的表扬则会被认为是“讨好和利用”。试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岂能在教育活动中收获果实、品味芬芳?!教育不能“千人一面”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讲究设置问题的艺术性,做到训练有梯度。比如,对中等生巩固新知后,要指导他们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一些问题;对于差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的基础问题;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问题。有效促进他们自我能力的发展,学生各有所得,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的应用题:五年级三月份植树165棵,是六年级植树棵数的3/4。(1)六年级植树多少棵?(2)五、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3)三年级植树棵数是六年级的3/5,三年级植树多少棵?先分别让好、中、差的学生依次独立思考、计算完成;在此基础上,每名学生可自由选其它题去做;最后,再让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自己的合作学习成果,让知识全体共享,优胜的组和个人会得到奖杯与奖牌,凭添数学应用的情趣,彰显数学价值的魅力。

上一篇:浅谈我的一年级写话指导 下一篇: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