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2-10-08 05:57:08

浅谈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探讨和总结高校阶段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校 师生关系 和谐 关爱 尊重

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就是要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教育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着疏远与冷漠、实用与功利等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 倾注爱心,要有平等、尊重之心

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和本质。它通过承认、喜欢、给予、关心、尊重、接受、赏识、责任感等方式来表达,它可以唤起与增强人的生命活力,促进人的成长。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这种爱表现在对学生的宽容、理解、期望、尊重之上,是一种“大爱”。

首先,要全心全意的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用宽容的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使学生能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再次,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平等、公正。现在的学生个性很强,我们一定要保持、并真正实现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要与学生像朋友之间平等的对话。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特殊对待某些学生,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的评价公正、不存在偏见,更不能掺杂自己的个人好恶与个人感情。

二、 严格要求,获得学生的敬重

在严格要求方面,笔者认为更应该努力做到以下2点:

(一)适度原则

对学生提出一切要求都应适度。首先学生都应该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让学生能通过努力做到。要求太低,容易达到,起不到激励作用;要求太高,脱离学生实际,也就失去了制约作用。如果提出苛求,那就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方法得当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提出以后,要使学生自觉接受,所提出的要求再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要求,那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出要求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及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就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有机地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能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不能不注意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和困难;不能只要求学生尊敬自己,而不尊重和信任学生;不能对学生只训斥批评,不表扬鼓励,这样的所谓严格要求是肯定不能成功的。不能对学生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无原则地宽容,那样只会助长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三 、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我把与学生谈心作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在与学生谈心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采用他说我听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谈心,就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总之,和谐教育不仅有利于班级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和谐师生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二是知识能力的修养。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仅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抛弃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可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全面关心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知识能力的修养,是指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切的理解,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并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此外,教师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课堂吸引学生,而不是枯燥的灌输和没有新意的简单重复。

结束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不仅仅是上面所谈到的几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去总结,但是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就一定会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师范类文科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概论 下一篇:综合活动课《模拟招聘面试―勇往“职”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