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定”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时间:2022-10-08 04:50:03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摘要:应用水稻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于早晚稻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定栽培水稻生长比较平稳,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04-04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其内涵可简洁地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是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等专家提出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2],已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我国南方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2012年灌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新街乡新街村石观园屯建立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13.33 hm2,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应用此项技术667hm2以上。在核心示范区开展早稻和晚稻应用“三定”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水稻品种

早稻供试品种为株两优819,晚稻供试品种为Y两优51。

1.2试验地点概况

本试验在灌阳县新街乡新街村石观园屯,选择肥力相当相邻的三块田进行,面积分别为500m2、670m2、830 m2;各试验田排灌方便,潴育性潮泥田,中性土壤。种植单季水稻的基础地力产量为300kg/667m2左右。常年施N量为8kg/667m2左右,产量为450kg/667m2左右。

1.3试验田设计

1.3.1早稻田设计。

1.3.2晚稻田设计晚稻插植密度为23cm×15cm, 每蔸插植2-3苗,6月18日播种,10月21日收获,目标产量定为550kg/667m2,氮肥用量=(550-300)÷20=12.5kg/667m2。

1.3.3对照田设计对照田水稻种植密度与三定田一致,其施肥方法(用量)按农户习惯施用,早稻:基肥:尿素11kg/667m2、过磷酸钙40kg/667m2、复合肥15kg/667m2,蘖肥:尿素4kg/667m2、氯化钾5kg/667m2;晚稻:基肥:复合肥25kg/667m2、尿素15kg/667m2,蘖肥:尿素5kg/667m2、氯化钾5kg/667m2。

1.4试验方法

肥力相当且相邻的三块试验田,面积分别为500 m2、670 m2、830 m2,按简易对比设计。每块田分为左右两半,左边为“对照”试验田块,右边为“三定”试验田块。中间筑田基,田基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串肥串水。两个处理单独排灌。三定田按“三定”施肥技术规程施肥并记录。早稻施肥方案,基肥:尿素13kg/667m2、过磷酸钙52kg/667m2、氯化钾7.0kg/667m2;蘖肥:尿素52kg/667m2、氯化钾7.0kg/667m2;穗肥:尿素7.8kg/667m2。每667m2苗数16.5万苗,够苗后分别晒田。晚稻在早稻三定简易对比试验田继续作对比试验,方法与早稻相同。对照田施肥方法按上述设计方案施用,田间管理与三定田一致。

1.5调查测定方法

试验调查定点在农户刘白云的田块,其它试验田作辅助调查。调查方式是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各定点调查10株,按试验方案调查分蘖动态、成穗率、病虫害发生情况。禾苗成熟后,采取三点取样的方法,每个点实割3.3 m2,每个处理共割10 m2进行脱粒,晒干,称重测产,并在每个取样点,调查收割的蔸数和每蔸禾有效穗数,再取有效穗数有代表性2蔸进行室内考种。

2结果与分析

2.1分蘖动态和成穗率

从表1看出,早稻“三定”区的高峰苗为33.5万苗/667m2,稍低于对照的33.9万苗/667m2;有效穗为23.2万穗/667m2,比对照的21.1万穗/667m2提高10.0%;成穗率为69.3%,显著高于对照的成穗率622%,提高了7.1%。晚稻“三定”区的高峰苗为30.4万苗/667m2,低于对照的31.1万苗/667m2;有效穗为21.2万穗/667m2,比对照的19.2万穗/667m2提高10.4%; 成穗率为69.7%,显著高于对照的617%,提高了8.0%。说明“三定”施肥技术控制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的比重, 对控制无效分蘖具有显著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成穗率。

2.2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于应用“三定”技术,无效分蘖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群体生长平衡,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通过田间调查,采用“三定”施肥技术的病虫害较少,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生比对照田轻得多。病害发生情况详见表2。

2.3试验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小结和讨论

试验表明,整个水稻三定施肥技术示范区禾苗前期生长比较平稳,后期十分强劲,较好地控制了无效分蘖,成穗率普遍达到60%以上;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群体生长平衡,提高植株抗性,病虫害发生得以减轻,示范效果非常明显。

3.1“三定”施肥法在本地比习惯施肥法具有增产增收、省肥节本、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调查统计,灌阳县水稻“三定”技术示范推广平均每667m2增产7%以上,平均每667m2增收100元以上,辐射带动面上每667m2平均增产6%以上,每667m2平均增收60元以上。

3.2 “三定”施肥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节本增效、适应性广的实用技术。该技术在不同推广示范点都表现为节本增收、增产增效,经济效益好,具有节省农药化肥成本、减轻病虫害和禾苗倒伏、较易操作的特点,适宜在灌阳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三定栽培”让水稻增产[N].工人日报,2012年01月20日第06版.

[2] 李宏.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2):131.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 2012年广西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Z].南宁市,2012, 3:1-3.

上一篇: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同土壤改良剂产品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试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