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快乐作文

时间:2022-10-08 02:43:58

浅谈如何让小学快乐作文

传统的教法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的、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提出“我手写我口”,于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也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以期让孩子感觉作文是一种快乐。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1.丰富生活,提供素材。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的丰富可能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晚上、双休日忙着各种兴趣班的学习,这些是否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想:这也正是现在学生觉得生活中没东西可写的原因之一吧。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有组织,或让孩子自己做主,让他们多一些时间做一些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事和活动,真正意义上丰富他们的生活,为作文提供素材。

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单是提出这八个字,让学生去做。还是很空洞的,对学生而言,也有点无从着手。老师还是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有句名言说的好:“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我们身边的任何事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如:路边所见、课间休息所见所闻、老师和你的一次谈话、你所看到的电视……作文材料无处不在,主要看你是否有心。

3.联系生活,改变教材。《课程标准》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明确的提出:应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对原有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改。这说明在作文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和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新大纲作文提出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这克服了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学科本位弊端,构建了向生活开放的模式,给学生的表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的张扬,使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绘童心,叙童乐,让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有了“作文就是生活的感受”,那么作文就水到渠成。

二、教学过程情趣化

1.课前积蓄情感。传统的封闭教学是上课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而作文的课前开放,则是先向学生公布作文内容,学生可以事先通过查资料、收集信息、调查访问、参观游览、开展活动、看书作笔记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资料,丰富了材料的积累、情感的积淀,下笔时自然丰富、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2.课堂情趣交融。“感人心者,莫之乎情。”情感也是驱动人的行为的重要的因素。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可见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必须是情感的表露和宣泄。因此,课堂上必须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情动相随”而写;如借助命题,使学生楚“题”生情,因情感的驱动而写;如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让学生因好奇探究而写……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拓宽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

3.课后意犹未尽。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在关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既教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这样的作文教学,打破了封闭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养成方法和习惯,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不是觉得没话写,而是觉得有不少事情可写,我让学生在日记中畅所欲言。还有,在经历的事件中,或有趣、或是教训……因此,作文不只是写下来就行了,而是尽可能的多发挥它的作用。

三、作文评价多元化

1.评价功能多元。第惠多斯说:“教学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特别需要适当的帮助和鼓舞,期待正确的评价。因此应以积极的评价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评改中本着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尽量寻找学生的亮点。评价时,分诸多方面,例如:书写、篇章结构、内容真实具体、思想认识、想象、创造力、用词准确、句子完整生动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2.评价方式多元化。《新大纲》在作文教学的评价

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即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果要进行自评、互评,应该不会存在什么大的问题,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阅读并欣赏自己的作文,用“一”划出优美的语句,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学生评价他人的作文,吸取他人的长处,指出其中的不足,使自己扬长避短。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追寻作文的生命活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表扬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