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通过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时间:2022-10-08 02:43:23

课堂教学中通过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教师们不能只重视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还应该是提升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音乐学习,感知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闻声而起舞”,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激发其兴趣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具有抽象的一面,却也具有深刻、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的另一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深化音乐审美的感受效果,加强小学生对歌(乐)曲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应自觉改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改变只考虑教材要求和从教案出发,立足讲解传授为主,越系统越好的观点;改变不考虑学生感受,一味追求跟着教师思维走的陈旧方式,创造发挥学生色彩斑斓的想象力和个性的空间。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学,乐于参于,敢于张扬个性,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创造。

比如在小学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简单的布置一个与音乐主题相符合的实地场景,全班学生都可以扮演音乐故事中的一个小动物或花草树木,学生们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随着音乐的发展而表演剧情,使他们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从电脑提供的音色库中,选择不同乐器音色,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辨,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影响。这样一来,音乐欣赏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满堂灌,而是一种富于启迪,富有情趣的艺术欣赏活动。学生的体验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音乐课堂因此生机盎然,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2、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激发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小学生喜爱的形式之一,它与音乐联系紧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因此,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记忆歌词。音乐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学歌曲进行创编,包括歌词创编、舞蹈创编等,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或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表演,还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个别表演,尤其在个别表演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或优美的造型所吸引,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抢着上台表演,就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台上的表演者会因此而更加起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了。

例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已经习惯性的边唱边做孔雀跳舞的动作,于是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随意做律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这时,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歌词记得又快又牢。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说:“你们想不想当个小小词作家和小小舞蹈家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为《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换上新歌词和新舞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在表演和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让学生把认识各种乐器当成学习音乐的骄傲,激发其兴趣

小学的音乐教育阶段涉及的乐器知识非常广泛,低年级有各种打击乐器的认识及练习,如:响板、双响筒、碰铃、串铃、铃鼓、三角铁、小堂鼓、沙锤等;中年级有各种弦拨乐的认识,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二胡、京胡、琵琶等;到了高年级将涉及到吹管乐器的学习,如: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等。这些让孩子们眼花缭乱的乐器,绝对可以当成音乐课上的资本,成为学习音乐的骄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由于学校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乐器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图片与音色的强行记忆对小学生来讲,并不是最理想的记忆方式。而多媒体却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我们实现了图片也可以出声音的目的。我们可以将各种乐器做成FLASH动画图片,将它们的声音与它们的图像一一对应进行教学。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了学期的音色特点和演奏知识等。

例如《龟兔赛跑》是小学阶段的一首欣赏曲目,通过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让学生认识单簧管和大管两种吹管乐器。在教科书上,学生们能够看到的只有《龟兔赛跑》的连环画。教师的教学设计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不再准备拓宽思路,教具准备只停留在录音机和教材上,那学生也就只能在听音乐的时候看看连环画了。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但是,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进行本课教学,将《龟兔赛跑》的故事做成了FLASH动画,在网上搜到了最清晰的童话音乐剧《龟兔赛跑》的音乐,将两者合二为一,形成了课件的第一个部分―故事欣赏;将大管和单簧管两种乐器做在一张幻灯片上,并配上他们各自的音色,当老师一按播放按钮就能听到他们各自的本真音色的声音,让学生能较直观的认识两种乐器,从而形成了课件的第二个组成部分―认识乐器;将完整的一段音乐切割为多个乐段,将乌龟和兔子分开来播放,形成了课件的第三个组成部分―乐曲分析;第四歌部分就是作者介绍了。

总之,小学生,从情感上看,他们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意志上看,他们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从总体上说,其意识品质还是较薄弱的。因此,通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小磊,电脑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设想,职业技术,2011(8)

[2] 林保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乐器的运用前景,现代中学教育,2011(3)

[3] 陈明彦,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2011(1)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