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健康促进模式探讨大学生行为

时间:2022-10-08 01:07:52

应用健康促进模式探讨大学生行为

摘 要 学生进入大学后,升学压力暂时告一段落,生活中弹性自由运用的时间和高中以前相比也相对增加很多,虽然弹性运用的时间变多,可是将这些时间中的一部份拿来从事运动的情形并不普遍。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从事运动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健康促进 行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Mode to Explor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ZHANG Xiaoliang, YANG Tianzhao

(College of Spo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After students enter university, academic pressure temporarily come to an end, the life of the elastic free to use the time and also the relative increase a lot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high school, although the flexible use of time becomes more, but these times will be used to engage in a part of the movement the situation is not common. Therefore, it's mecessary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engage in exercise behavior.

Key words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

0 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体力劳动的减少使得静态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多数人社会生活的主流。大部分的人缺乏身体活动,将导致人体机能性退化的疾病不断增加。为预防慢性病及身体机能性疾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未来大学将是多数人最高的教育层级,大学生活等于是多数人最后的学校生活,很多人毕业后即迈入职场工作,一但进入忙碌的职场,要再培养好的健康习惯将变得相当不容易,因此,在大学阶段养成健康行为就变得相当重要。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个人基本状况和运动经验

过去有运动经验的不足三分之一,现在参加体育社团的仅有13.15%,而他们自觉健康状况良好的只有12.41%,经常参与运动者和自觉健康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偏低。

2.2 运动行为的认知和感受

研究对象对于知觉运动利益是比较偏向正向的信念,在运动生理和心理利益的同意程度高于运动社会利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时间不足”、“身体疲累”、“课业压力”等因素是学生知觉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偏低,在从事规律运动时,把握能克服的困难的能力较低。研究对象运动感受是趋于正向的,能享受运动时所带来的“健康”、“放松”、“压力释放”、“活力”、“舒畅”等正向情绪感受。

2.3 行为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计划且承诺从事规律运动有223位(55.33%),没有的有180 位(44.67%)。而有承诺要从事规律运动者,其主要的运动诱因有“锻炼体力、增强体能”(78.92%)、“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健康”(73.99%)、“使身心放松”(68.16%)、“本身有兴趣”(63.68%)、“减肥”(59.19%);主要的鼓励或奖赏方式为“运动让身体健康就是奖励”(72.65%)。

研究对象中,本学期除了体育课外,每周规律从事至少3 次且每次至少20 分钟以上的运动者仅占16.87%。

在所有从事运动行为的人当中,每周运动一次者占16.38%,二次者有20.60%,三次者有16.38%,四次以上者则共有10.52%。

研究对象每周平均运动时间1.66 小时,每周运动时间最长为7.33小时;最短为0 分钟,每周无运动时间者占36.13%。

规律运动者的运动强度以中度为主(64.71%),其次是轻度运动(20.59%),激烈运动最少(14.70%)。

研究对象从事的运动前五名分别为:(1)步行(21.0973%)、(2)跑步(17.87)、(3)小球类(14.64%)、(4)篮球(13.40%)、(5)游泳(12.16%)。而需要较多运动技巧类型:武术(0.25%)、柔道(0.25%)、瑜珈(0.25%)等参与情形较低。

2.4 影响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各个因素分析

个人特征和运动经验因素中,自觉健康状况愈好、生长所在地在大城市的、有参加运动社团及过去有规律运动经验者,规律运动的情形愈好。运动行为的认知和感受因素中,知觉运动利益、知觉运动自我效能、运动时的感受、运动社会支持及运动模仿与规律运动行为及总运动量均呈正相关存在;住所运动设备或器具与总运动量也成正相关存在;知觉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环境的规定或限制会通过对所计划的运动行为的承诺而间接影响运动行为;过去规律运动的经验、自觉健康状况好及自觉健康状况普通会通过认识运动的自我效能而间接影响运动行为;与家人同住会通过运动环境的规定或限制、对所计划的运动行为的承诺而间接影响运动行为。

3 建议

3.1 提高大学生运动的质与量

通过调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而广设合乎学生需求的运动社团,鼓励学生多参加运动社团,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让运动融入生活中,进而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3.2 增加运动器材与设备

鼓励家庭中尽量添购运动器材与设备,学校也应多提供相关运动器材与设备,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轻易获得运动器材,以增进其从事运动。

3.3 提高知觉运动利益

学校在教学设计上,可多从生理方面如增强体力、促进新陈代谢,心理方面如放松心情、纾解压力及社会方面如增进成就感、促进友谊等着手,让学生多了解从事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帮助。

3.4 降低认知运动障碍

安排时间管理讲座,让学生能更加有效管理时间,使其生活中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运动。

3.5 提升认识运动中的自我效能

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运动兴趣,倡导室内室外都宜的运动项目,以克服环境上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重新规划其自我生活。

3.6 增进运动时的正向感受

设法增进学生运动时的正向感受。在体育相关课程上,运动教学活动可多安排有趣的竞赛及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验运动的趣味,教学安排方面应由浅而深,使学生在从事运动时能获得高度的成就感,进而愿意持续从事规律运动。

3.7 鼓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运动

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室友、朋友及同好一起从事运动,建立团体运动的共识,通过与同伴彼此共同规划运动计划及相互承诺进行所规划的运动计划,将运动纳入平时日常生活,以增进其从事运动。

3.8 将即刻竞争性的喜好转化为运动行为的助力

鼓励学生与朋友出去玩时,可多从事户外、动态性的活动,如郊外踏青或从事其它休闲运动;去看电影、表演或展览时,可提前几占下车步行到目的地,如此,即刻竞争性的喜好不仅不是运动的阻力,反而可增加运动机会。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SQN23)

参考文献

[1] 石艳华.美国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 唐景霞,王小万.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3).

[3] 肖燕云.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改革的新方向和具体策略 下一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