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楼事件中的个性心理品质思考

时间:2022-10-07 10:59:14

【前言】大学生跳楼事件中的个性心理品质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11月1日,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

大学生跳楼事件中的个性心理品质思考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跳楼事件的不断发生已经成为社会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电子科技大学一男生因为没通过英语四级而跳楼自杀;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在网络上留下遗书,称受到同学排挤和戏弄。这些事件已经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演化为以生命为代价的心理疾病了,众多事件使得我们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个性心理品质;大学生跳楼;选择路径

一、引 言

2009年3月21日上午10点,兰州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身亡。

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

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11月1日,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这是一行行的血泪,让人窒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猝然离开,这些人的姓名、背后的故事尚待悉心察考,但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

大学生自杀案的增多,带来的不能只是数据思维,也不能仅是学校心理干预机构的增加,还应该是我们对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过程的深刻反思。

大学生处于学生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变期,自主能力不足,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尚未确立,而学习、生活乃至就业的压力纷至沓来,确有猝不及防的感觉。如果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那么这些悲剧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绝对可以避免的,即便发生,也是很偶然的个例。

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

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增强能动性是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将经历各种选择与困难,这就要求主体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目的。具有能动性个性特征的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他们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增强自主性是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

3、增强创造性是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最高目标

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很敏感,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最终目的。

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路径选择

1、提升大学生独立自主性

当代大学生不能做到独立处事,一遇到问题就想着用死亡来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父母的内在关系没有剥离。在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代 而为之过于依赖,形成了一种凡事皆有安排的行为惯性,培养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当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独立承担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展开“具有人际关系性质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方案,最终进行有效的完善,例如“第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拜访”,“进行同学聚会”,“对生病同学的慰问”等等,这都是可以在课堂或实践当中进行模拟表演的片段,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交往和工作的意识。

2、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不成熟不健全,内心不够强大,因此缺乏足够的力量去承担责任,这与内心深层的恐惧有密切联系,害怕承担因此带来的后果。

这个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是造成大学生轻生自杀和堕落的重要原因。在大学当中,需要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去解决和克服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压,提升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教师要敢于将困难和棘手的问题交给他们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承受和担当,自己去经历和发现,从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大学生们从成功当中提升自信心,看到自己能够独立而有勇气承担责任,并且能够做到很好,这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学生不断提升自信心。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智育培养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峰波.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价值工程,2011,(15):288-290

[2]陶文辉.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06-107

[3]刘玉新.主体性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社科纵横,2012,(1):145-146

上一篇:浅谈新闻采访 下一篇: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 努力提高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