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山西煤炭行业耦合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07 10:26:51

低碳经济背景下山西煤炭行业耦合效应分析

【摘 要】山西煤炭行业长期形成的单一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在国家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煤炭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利用耦合效应理论,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产业集聚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引下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赢,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适用于其他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

【关键词】循环经济;山西煤炭;耦合效应

一、选题背景

山西省是煤炭资源丰富的资源型经济大省,承载着为全国经济发展输送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破解资源型区域发展难题,将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山西省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世界资源型区域多年来探索的课题。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在国家政策层面强化了山西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国家强调在山西省进行初步试点,争取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道路,以实现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并为国家的其他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耦合效应是指各系统之间通过中介环节的关联和作用,达到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目前,耦合效应在心理学、经济学中应用广泛。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耦合效应,对于促进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的良性耦合以及外部产业集聚的合理匹配,加快山西省煤炭行业的经济转型,实现山西省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增长模式。本文认为在研究山西煤炭业耦合效应的中介环节即是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炭业的内部生产结构的耦合效应和外部相关产业集群的耦合效应,达到和谐共生,产生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产生良性社会财富。

国内外对低碳环境下的煤炭行业经济转型研究甚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环节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核算研究;低碳视角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体系评价研究等。关于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环节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高冠群指出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能够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核算研究,朱海静在其文章中详细阐述了环境成本的界定、构成以及控制方法,提出煤炭企业应该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包括环境损失前的预防成本、环境损失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后的补偿成本。然而上述研究都未涉及到循环经济体系下煤炭行业耦合效应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耦合效应理论,基于山西省煤炭行业历年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二、山西煤炭发展现状

山西省作为中部矿产资源型省份,拥有丰富煤炭资源,其煤炭存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3。在过去六十年中,山西共生产106.3亿吨原煤,在全国煤炭生产和开采中居于首位,全省含煤面积占山西省国土面积40%左右,山西外运煤总量占全国外运煤总量70%以上。

煤炭既是山西经济命脉,也是山西经济之痛。煤炭行业高速繁荣背后也制约着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带来经济财富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资源过度依赖,使山西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上产生诸多问题。在全省煤炭业整合之前,高涨的能源需求和超乎想象的黑色暴利,加之煤炭行业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的资金吸入至煤炭行业,致使其他行业缺乏必要的生产投资,使得本来基础较好的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业日益萎缩,造成了产业结构初级化,产品结构低端化的局面。长期粗放无序、过度开以及生产方式低效单一,导致省内煤炭资源过度耗费与枯竭,影响山西经济发展。山西省煤炭行业现状可概括:1.煤炭为主的超重型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群效益较差。2.煤炭粗放生产经营模式带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低附加值。3.生产安全技术条件无法达到要求致使矿难频发。4.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严重。6.“资源诅咒”效应凸显,对其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有挤出作用。

三、循环经济与山西煤炭业的耦合效应理论分析

循环经济理论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共生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建立起一种全新形态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理论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以清洁生产为方式,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山西省作为中国资源大省,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型和原材料初级加工型为主导单一煤炭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低,同时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严重打乱原有生态平衡,若要实现产业循环、能量循环和生态循环,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加之如今在国家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及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得山西省煤炭行业开展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对于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从两个耦合效应考虑:一是遵循“循环经济理论”达到煤炭企业内部的生产开采与加工处理的低碳循环,发展高端化、无污染、高效率的煤炭企业,实现内部生产环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耦合效应。二是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实现山西省内煤炭相关产业的耦合,加强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发展产业集聚,实现外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耦合效应。

大同煤矿的塔山工业园是山西煤炭业第一个企业内部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园区内每一类上游企业部门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部门原材料,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该园区主要包含三条循环链:第一,原煤开采全部进入选煤厂,精煤进入销售,中煤、煤泥和矸石输送至园区电厂,保证园区厂房生产用电和职工生活用电,发电产生的热可以给园区供暖。第二,塔山矿井开采的煤层中有高岭岩,直接输送至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形成高岭岩系列产品,可用于造纸、陶瓷等行业。第三,矿井排出的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一部分再进入电厂复用,一部分经过深度处理后可用于厂区生活、消防用水。

2006年之前,山西省煤炭产业结构单一,原煤的开采就是当时的山西煤炭的产业现状。2008年以后山西煤炭以“集群化推进”为策略,以“大企业引领”为手段,以“大项目带动”为契机,以“园区化承载”为依托,逐步确立了“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的产业理念,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2011年,按照综改试验要求,山西省在119个县、市、区选定12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些企业涉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山西焦煤、同煤等10家大型试点企业,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延伸以及新兴产业壮大两个方面来推动产业集聚转型。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以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10大试点企业都取得了“循环”和“联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山西省煤炭相关产业集聚后采用循环经济思路可以取得双重效益。

五、结束语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过分依赖煤炭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单一的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煤炭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以高耗能和低效率为发展手段,以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为代价。物质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也阻碍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家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山西煤炭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利用耦合效应理论,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产业集聚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引下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并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全省仍以煤炭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继续推动煤炭工业进入集约化、高效化、规模化、高技术的大矿开发阶段,同时加快多条循环产业链的建设,拓宽煤炭资源的开发领域,延长煤炭资源的加工链条,提高煤炭企业的多元化非煤收入比重。

第二,在煤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改变传统粗放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在资源的开采环节、深加工环节、伴生资源的利用环节、污染物的减排和回收处理环节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第三,政府要对煤炭各相关产业间的协同发展给予足够的支持,引导煤炭企业向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渗透发展,加快资本、技术、人才在循环经济体系内的流动,形成煤炭产业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必要机制,推进煤炭产业集聚区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王杰.循环经济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析[J].财会研究,2004(11),47-49

[2] 诸大建.从生态效率的角度深入认识循环经济[J].中国发展,2005,8(1),11-12

[3] 袁纯清.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跨越发展而努力[N].山西日报,2010(07.29)

[4] 国刚,张国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念统领全局,推动我国传统行业协调快速发展[J].理论学习与实践,2006(04),13-16

[5] 山西省统计信息网.2014(07)

作者简介:

薛洋(1986-),男,籍贯:山东泰安,学历:硕士,毕业院校: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上一篇:在线旅游(OT)下传统旅行社网络营销策略探究 下一篇:关于供电企业信息通信类设备清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