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07 10:15:5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正处于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和家长的压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几点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47-01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步走向成熟,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而出现极端现象,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尤为重要,不仅影响着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影响着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了解,概念混淆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充分,将其与德育工作混淆,没有搞清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将各种学生问题都归类于思想品德问题,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开展德育工作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有些学者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挥的作用夸大化,不符合实际的教育情况,忽视了学生在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要对二者进行合理的区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德育作用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心理学,注重的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培养的是道德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如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及抗打击能力等。

2.缺乏有效的前期预防工作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比较偏重于对心理问题的诊治,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诊治等工作,而忽视了对全员的心理辅导所能发挥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对象受到局限。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轻视了心理预防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采用防治结合的有效模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发展咨询的作用,只是一味地进行障碍咨询,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发展咨询,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情况开展不同的心理开展课题,使学生们认清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全面发展。同时也要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对象不只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包括了其他心理健康的学生们。

3.心理健康教育前期调查工作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只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而忽视了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导致部分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不知道怎样求助,或是对进行心理咨询有一种顾虑。目前,很多大学生虽已认识到心理咨询的作用,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常碍于面子,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得不到学生的肯定,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做好心理健康的渗透工作,鼓励全员参与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全体教师的教育任务,要适时转变自身理念,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教育方式和方法做出调整,注重平时的工作态度,调整自身的工作行为。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各高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增设一些讲座或是交流座谈会,进而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各高校要着重建设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身发展,由于校园文化具有多重化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校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要不断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品位,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搞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消极,没有起到一种积极促进的作用;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有一种充满活力、令人振奋的感觉,更具有人性化特点,能够有效地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保持在最佳状态。另外,要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如讲座、班会、演出等活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在心理问题面前能够自助或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误区,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 结束语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有效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加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

[2]路芳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上一篇:“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