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

时间:2022-10-07 10:04:58

浅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加强对于企业各项活动的控制及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从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出发,探析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即遵循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财务政策与基本目标,通过有效的制度形式强化对公司或者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监测、督导与控制,是完善企业或者单位治理机制,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的施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存在着大量的规模各异的施工企业。我国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不规范,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其经营业务的独特性,使得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漏洞。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等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热潮逐渐退却,施工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不断的发展壮大,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尤其要重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缺乏成熟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的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往往都是从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等员工出身,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因此,企业往往对于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成熟的环境。许多企业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财务会计部门的管理层面,对于全方位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认识不足。其次,一些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施工企业,由于领导的重视不足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没有形成,导致一些规章制度达不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施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施工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那种粗放式的内部控制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形势的要求,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必将导致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二)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我国的施工企业大都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不能够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使得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财务风险。首先,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会阻碍施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次,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预算监督和会计管理等,没有将财务内部控制全面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去。另外,一些大的施工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引入,大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多层次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往往非常分散,使得企业难以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统一。

(三)施工管理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企业内部风险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淡漠,企业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许多施工企业对于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在承揽项目的时候,往往不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工作,导致企业存在盲目扩张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风险。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发包商的资质以及付款能力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调查,大量的使用企业资金垫支工程款,甚至从银行大量贷款进行施工。这种行为给施工企业埋下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四)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实施,需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来进行约束,从而保障其有效的发挥作用。我国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都不健全,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套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监督,导致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另外,很多施工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的发挥,一些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企业的一些领导的行为难以被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例如,湖南某高速公路企业发生的领导巨额贪污事件,就是因为企业的主要领导长期的违法乱纪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企业出现巨大亏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施工企业内部治理机构,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活动,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施工企业要明晰企业的性质和地位,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施工企业要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实施工作中去,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将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很好的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施工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和投资计划之前,要全面对市场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情况,现金流动性等情况,编制科学的预算,使得企业的未来财务计划有据可循。其次,施工企业要对于资金的流动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资金使用到不合理的地方,防范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财务监控作用。另外,施工企业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独特点,其工程施工项目所在地往往比较分散,距离施工企业管理部门比较远,使得内部控制的难度比较大。另外,随着施工企业投资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的财务信息量越来越大,财务工作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施工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执行的实际要求,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并加强各个施工项目部门的信息整合,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铁信息系统平台,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另外,施工企业要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加强对于资金的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融入到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去。例如,四川某施工企业在2010年引入了一套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各个部门和项目之间能够进行及时便捷的沟通,信息能够很快的反馈到总部,并实现了信息的全部门共享,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完善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外部经营风险以及内部管理风险提高重视。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之前,一定要对于项目以及发包方的资质,资金实力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项目,一定要慎重承揽。另外,施工企业要避免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严格控制企业的筹资成本,控制企业的负债率,避免给企业埋下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首先,施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充分的监督,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为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其次,要让审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建立一种以财务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人员全面的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尤其是在内部控制环节,要将审计人员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

三、结束语

在施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尤其要重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妍.浅谈如何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6)

[2]张丽梅.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3]黄振红.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上一篇:浅析中职学校生理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研究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