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10-07 09:23:54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知识,而且应重视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过程。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评价能力要求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所读文章作出鉴定和判断,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表现形式等进行一番赏。再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能力要求读者在分析、评论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同一问题的新答案,发表另一种见解和思想,对所读文章提出建设性或批判性意见。学生要具备这两种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五个方面:思维的敏捷――思维活动的速度;思维的灵活――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思维的深刻――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思维的独特――独立思考。有新颖性;思维的批判――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得到充分训练。如阅读速度训练可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阅读文章个性化地解读。课堂的沟通交流及深入讨论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随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必然得到提升。

下面,我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多采用提问、讨论的探究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用讨论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大多数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多提“为什么”“是什么道理”“你想到还有哪些可能”“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还有什么补充吗”等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再将之分类归纳,让大家都参与讨论。从质疑到解疑,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广度,而且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否有一定深度。比如,面对同伴提出的“作者刻画闰土一个形象就能反映中心了,为什么还要刻画杨二嫂的形象呢?”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最后认为:“杨二嫂属于小市民阶层,作者写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当时受苦的人很多。不仅仅像闰土这样的农民,连杨二嫂这样的人也很不幸。这样能更好地反映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情景,表达了中心。”

阅读教学中运用提问、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从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意志,还激发了他们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探究性阅读习惯,打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学生独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探究性阅读习惯,以利于形成主动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这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

我训练学生从初一开始养成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习惯:

1、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学生从初一人学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每天带两种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到了初二还要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他们预习时先查阅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2、专心阅读习惯。这是一种心智技能的训练,其中心是抓自读,要求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按规定速度阅读,这一切只有“专心”才能做到。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思考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想问题。事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要鼓励学生多问、勤问,树立敢于提问的精神。把提问多、提问有水平看做学习深入的标志。

4、背诵摘抄的习惯。背诵或摘抄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的片段、全文,从小养成积累知识、资料的习惯。学生从阅读资料中汲取营养,为今后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摘抄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能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三)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课外独立阅读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人的一生,进学校接受教育、靠老师传授知识的时间总是很少的,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自己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这就必须养成独立阅读习惯,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使他们会独立阅读,在独立阅读中锻炼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是有不少工作要做的。比如,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就要推荐他们读一读《上下五千年》之类的书;要想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就要推荐他们读科普读物、科幻小说;要想了解英雄人物,就要推荐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想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就要推荐他们看《儿童百科全书》以及世界各国有名的文艺书籍……经过一定量的阅读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开阔,思考问题就会更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丰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会最终形成。

(作者单位: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胡本光)

上一篇:“写什么”与“怎么写” 下一篇:“四结合”指导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