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评课理念 深化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1 02:15:43

凸显评课理念 深化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根据学科课改的精神与新的教育理念,评课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并形成集体的共识,在一定意义上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导向作用。现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规则在哪里》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从教师角色定位、确立现代德育理念的角度评价

现代德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管理者,而应该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道德发展的转变。

活动一:轻松游戏,体验规则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出示拔河的绳子。)

师:谁想玩?

生:我来,我来……

(师指名两个男生两个女生。)

师:拉拉队准备好了吗?(哨声响)开始!(男生悄悄多一人)

师:我宣布――男生赢!

生:(女生七嘴八舌)老师,他们违规!

师:哦,男生违反了游戏规则。原来游戏有规则,(板书:规则)违规的同学请回位。那要有什么规则?

生:双方的人数要相等。

生:红线要在中间。

师:按照规则再玩一次吧!

师小结:游戏有规则,有了规则天使,大家玩得多开心!

评点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拔河为切入点。让学生体验(不按游戏规则拔河产生的后果和守规则拔河的好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这样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使他们加深了对规则的体验。

根据新课改精神,评价一节课品质的高低,关键看教师教学观念是否发生转变,是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重结果向重过程,重统一规格向重差异性教育四个方面转变。教师应自觉完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确立现代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探究,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从回归生活、求真务实的角度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浩教授指出:“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从生活出发,包括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困惑等。”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还要正确把握品德教学的基本要求,力求课堂教学求实、求真,不作秀。从“在回归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为学生道德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且求真务实的德育课堂”这个角度评课是有实效意义的。

活动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则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调查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待会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

(生小组内自由交流。师巡视。)

师:规则在哪里?谁愿意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坐车有规则。1、前门上,后门下。2、不能在车上吸烟。3、不能在车上乱扔东西。

生:家庭生活有规则。1、饭前便后要洗手。2、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师:这是节约型家庭!

生:学校生活有规则。1、上下楼梯靠右走。2、上课专心听讲。

(出示课件――校园的相片: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们发现了吗?在哪儿发现的?

生:发现了,在楼梯口。

(师点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照片。)

师:这班同学不仅专心听讲,而且积极举手发言。

师:还有谁知道学校生活的规则?

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生:轻声慢步,不扰他人。

生:公民道德建设20字。

生:六项评比有规则。

师:哪六项评比谁知道?

生:仪表、语言、行为、集会、路队、卫生。

师:这些规则我们的同学遵守得不错。经常捧回“文明班级”的牌子。要再接再厉!

生:周一升旗有规则――要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

(生自由说,师相机点击:学校生活相关照片。)

评点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进行了课前预设,让学生课前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将品德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真实的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真实的感受。课件中截取学生校园生活的图片,激起他们的兴趣。当学生自由畅谈校园规则时,教师边听边相机出示学生说到的图片。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在熟悉的校园里处处有规则。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学校与社会得到融合。

以上的评点从品德课回归生活、求真求实的角度来评价。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是思维相当活跃。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察、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呈现开放性和生成性,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说实话,说真话,诉真情。

三、从启动情感体验、提升品德教学的角度评价

品德课教学的评价应从是否确立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受教育心理状况和社会实际,促进学生个体知、情、意的共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品德课堂的教学等角度进行。

活动三:自主体验,内化规则

师:老师今天真高兴,同学们和规则天使交上了朋友,知规则,守规则。

师:规则在哪里?(手指课题)生活处处有规则。让我们一起感受规则带来的幸福生活吧!

(出示课件:庄严的升旗仪式,温馨的生活画面……)

师:在天安门广场,人人守规则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有了规则,我们的笑容更灿烂;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愿大家都成为守规则的小天使!

评点 在结束教学的环节中,教师播放了一段取材于生活的录象:庄严的升旗仪式。马路上交通畅通的场景……对于“规则”这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扩展为如何体会规则的可爱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此时,课堂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面露笑容。有的同学在静静地回忆联想。从表面沉寂的课堂里,老师可以感觉到学生内心的激荡。接着。老师深情而又轻声的旁白充分调动出了学生已有的情感。让学生深深体验感悟到规则带来的幸福生活。这既提升了品德的课堂教学。又让学生对规则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以上的评点从教师启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品德课堂的教学的方面来评价。品德课程要求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启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德育有效性,是品德课堂评价不可或缺的一点。

评课,要讲究艺术,要善于将批评的语言转化为建议或商榷,既要诚心帮助,又要促进提高。应突出“实”,提倡“促”,评课时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是否为执教教师所接受。比如《规则在哪里》这节课尽管是节优质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评课教师是这样评点:“因为上的是《规则在哪里》一课,教师就有意识地让每一步骤都有规则,学生能受到教育。但学生似乎也因意识到要守规则,少了点平日的活跃与激情。相信你,有生气而又不失秩序的课堂会更棒了。”评课教师一段为执教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凸显学科理念的有效评课,就是在实施正确的价值引导。

(作者单位:福州市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评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立足主题内容 着眼学习方式 关注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