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机制初探

时间:2022-10-07 09:21:10

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机制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经典案例的分析,从完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法的视角,及保障人类健康和降低司法成本的目的出发,对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做出了初步的构想,以期为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法律规制;公共安全;风险预防机制

在转基因农产品产生的各种问题中,安全问题最为敏感,其次是由安全引发出来的国际贸易中的双边或多边磨擦问题。一方面,如果开放国门任凭其自由越境转移,一国转基因农产品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将迅速扩大为全球化的问题,政府将完全失去实施独立管制措施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任由各国对此采取各自不同的管制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则可能借机兴风作浪,扼杀解决人类粮食问题方面颇具功效的基因科技,甚至影响到非转基因农产品的正常贸易。如何在促进转基因科技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享受正常的国际贸易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值得人们思考。

一、“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第一案”引起的思考

欧美之间在转基因农产品上的争端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转基因农产品刚出现时,与之相伴的巨大收益和巨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就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美国是转基因产品的积极倡导者,并在该领域占有技术优势。欧盟成员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则相对保守得多,对食品安全的紧张神经一刻也未松弛过,甚至于有人认为欧洲在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开发方面已全面落后于美国。欧盟通过对“90/220/EEC号指令”进行了修改,取而代之以“2001/18/EC号指令”,并另外颁布了规范“新食品和新食品成分”的“258/97/EC号指令”,从而完成了与转基因产品相关的法律框架的构建。要求欧盟对生物技术可能造成的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进行个案评估,以此为基础来决定是否许可某一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此外,欧盟还确立了严格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和回溯制度,并允许欧盟成员国在一定条件下对已取得在欧盟境内销售许可的生物技术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即如果某成员国基于新信息或科学知识有充足理由认为特定生物技术产品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可能造成危害,便可采取临时措施限制或禁止该产品在其境内销售和使用。美国想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强行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并告诉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国家)不要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2003年5月13日,美国要求与欧盟就欧盟及其成员国所采取的限制生物技术产品措施进行磋商。6月19日,欧盟应要求与美国进行磋商,但双方未能达成满意的结果。8月7日,美国要求WTO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理该起争端。同期作为方的还有加拿大和阿根廷两国,WTO争端解决机构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6条和第9条的规定决定对此3个案件合并审理。

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在不谈及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出本案关键性焦点所在:本案是否属于《SPS协定》的调整范围,换句话说,《SPS协定》是否适用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的解决。而在是否能够被《SPS协定》所调整的主要问题是双方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科学安全性存在的分歧,说到底,就是风险预防机制的争端问题。我们认为,合理地解决风险预防机制的争端就可以很负责任地解决转基因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争端。

二、关于风险预防机制

(一)风险预防的内涵及相关争议

依据《SPS协定》的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这类措施不应违背本协议的规定。各成员应确保任何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实施不超过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程度,并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如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则不再实施。并应确保其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不在情形相同或情形相似的成员之间,包括在成员自己境内和其他成员领土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实施不应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可以看出,WTO原则上鼓励为保护本国国民人身安全与环境安全所实施的检验检疫措施,但如果基于其他不正当理由,既非基于风险预防的原因,则可能有违WTO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意图,而引发争端。所以,对风险预防原则,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的《生物安全议定书》中对风险预防原则规定的理解和运用显得更为重要。环境权是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人权,且在许多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得到了确认。环境风险影响了对国民环境权的保障。风险预防是针对环境恶化结果发生的滞后性和不可逆转性提出的,强调不以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为不行动或迟延行动的理由,要求在环境问题尚未严重到不可逆转的程度之前采取行动。在国际贸易中实践中,风险预防一直存在争议,就争论的主题而言,包括:风险预防在国际法中的地位问题;风险预防的定义问题,风险预防实施的后果问题。关于风险预防在国际法中的地位问题方面,主要有3种观点:风险预防被数十项多边环境条约所采纳,且为其中重要的原则,已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项原则;风险预防还没有形成国际环境法领域的习惯法,但很多国家愿意在处理缺少确切科学证据的环境风险时,使用与其相关的方法或措施,风险预防也并未成为WTO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习惯法;风险预防是国际环境法领域正在形成中的习惯法关于风险预防本身的定义问题,集中体现在批评其模糊性不确定性方面关于风险预防实施的后果问题,人们主要担心该原则会被各国政府滥用,沦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二)风险预防机制体系

我们认为,风险预防机制应属于一种常态性工作内容,其包括的内容广而博,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风险的预判、风险的预调、风险的规避、风险最小化原则及风险解决机制。风险的预判是指在事件即将运行时,我们对其是否存在风险、风险有多大等问题提出的预先感知,是通过我们平时的专业经验与生活积累的结果所做出的初步事件推测。风险的预调是指,在事件运行过程中,通过深入接触,发现未知或客观上无法阻止的风险之前,通过我们的经验对事件的部分细节做出调整,以避免风险的发生。风险的规避是指在事件运行过程中发现风险来临,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尽量阻止其发生的工作。风险最小化原则,风险已来到,尽量将其对自己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风险解决机制是指风险已经对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害或损失而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的系统工程。通过以上概念,我们可以知道风险预防机制是一种体系,它的具体执行与实施是要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体系内的功用的一种媒介或工具来表现,具体而言,就是一种可以平等对话的的机构或平台。

三、风险预防机制的媒介构想: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

(一)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的特点

1.权威的平台。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是以国际法WTO下的一系列协定为基础,附属于WTO框架下的某一个组织或机构之下成立的争端预防媒介。其目的是提前终止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行中的某一项或多项争端风险的发生,以达到预防的效果。既然涉及到转基因,又谈到国际贸易,还要求对争端风险进行预防。那么这个媒介的工作人员必须属于以上提及或未提及的相关行业中的专业人士,必须有着对某一行相当的见地及清晰的客观判断能力,还要求对本国法律及国际相关规定有着较全面的把握,必须是有着高超的谈判驾驭及协调能力,最后,还得是平台上的相关国家公认的权威人士。只有这样,那么这个媒介,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权威的平台,才会成为国际上认可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

2.平等交流的平台。平等的交流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对话平台一定要具有包容性,要让社会不同层面和群体都能在上面发声并进行充分沟通。参与对话的双方和多方,要相互尊重,对话应该是真诚的、坦率的、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它不是大国凌驾于别国之上发号司令、指手划脚;也不是别国依附于大国低三下四、委屈求全的平台。对话的内容要与公平紧密相联,它决不是一种话语表演或游戏,它的平等交流一定要体现出其应有的国际价值与权威。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国际价值与权威。

3.法律的平台。任何争端都应采取非武力方式进行解决,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更是如此。对能够预防的争端,我们势必要用合适的国际法律规定进行必要的介入,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规制,防止争端的发生。这里,我们着重强调,运用的手段是“合适的国际法律规定”,是有必要的。我们不主张采取非国际法律规定以外的方式进行介入,强调是一个纯洁、公平、公正、公开的且合理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环境,要的是最后的结果是对世界的发展有利,对各方的平稳有利。

4.转基因农产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涉及到的预防事件,均为全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的问题,也就是事前管理机制。预防平台上所有的产品都为各国转基因农产品,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等。如果涉及到其他品类,如:转基因生物、转基因动物,则不在此预防平台规制范围之例。

5.合作发展的平台。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上不仅有对争端预防的规制,更有合作发展的动力。我们对某些争端能够有效的预防,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告诉更多的参与者,不要再重复此类的事件,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进行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广阔的合作,一起更快的发展。只有这样,这个平台才会更有凝聚力,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才会长久的走下去,乃至更远。

6.多边的平台。平台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事情,它的存在或壮大与否,直接与此平台参与者的量相联系。它需要更多的思想、权威、精神、乃至经济的支持,才会将其功能最大化,受益都才会最多。它的价值体现,不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它暂时性的认可,而是全世界都对它永久性的承认。这才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平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平台。

(二)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的组织框架构想

我们认为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的组织文件为《SPS协定》,其应在《SPS协定》机构中设定“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秘书处,秘书处的功能是联系全世界所有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并对其进行官方分析,做出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并发给贸易相关国对接人,并要求其拿出意见书。秘书处每年开展一次“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外联大会,针对各国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主管部门发出邀请。目前,《SPS协定》已经成立了成立动植物卫生检疫委员会,为磋商提供一个经常性的场所。它应履行必要的职能,以执行本协议的各项规定,并推动其目标,特别是有关协调一致的目标的实现。委员会应通过一致同意作出决定,鼓励所有成员采用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在这方面,它应举办技术磋商并开展研究,以提高在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确定食品、饮料或饲料中污染物允许量的国际与国家制度或方法方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并在动植物卫生检疫保护领域同有关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营养标准委员会、国际兽疫局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保持密切联系,以为执行本协议提供现有最佳的科学和技术咨询,并确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秘书处可以在委员会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程序,监督国际协调的进程及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采用。并可在适当时决定采用通过有关国际组织的运行程序,特别是通知程序所获取的信息。此外,依据《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进口缔约方应在收到通知后二百七十天内向发出通知者及生物安全资料交换所书面通报以上第2(a)款中所述决定并表明: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核准进口,其中包括说明此项决定将如何适用于同一改性活生物体的后续进口;禁止进口;根据其国内规章条例或根据附件一要求提供更多的有关资料:在计算进口缔约方作出答复所需时间时,不应计入进口缔约方用于等候获得更多的有关资料所需的天数;或(d)通知发出通知者已将本款所列明的期限适当延长。“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秘书处可以对此事项予以协调,并提出具体方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协定《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制下,《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经建立生物安全资料交换所,作为《公约》第18条第3款所规定的资料交换所机制的一部分。“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秘书处在信息与风险交流方面可以充分借鉴生物安全资料交换所的经验,并可以适当形成一定的沟通机制。

四、结语

本文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平台的构想出发,对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可能存在的争端风险进行了事前性规制进行了基本概念、特点、构想的说明,其主要是起着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达到同仁能够在此平台上添砖加瓦的效果,但最终的目标就是为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法律问题做出点滴贡献,为完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预防提出合理的国际法律规定的表现平台。

参 考 文 献

[1]李晖.冲突与对策基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分析[J].北方经济.2004(9)

[2]丁晓阳.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法律规则背景及解决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 (8)

[3]刘映华,马晓峰.SPS协议下的国际贸易[J].辽宁经济.2006(8)

[4]吴健.SPS措施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J].江西植保.2003,26(2)

[5]李长健等.湖北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南湖・中国农村法治狮子山论坛”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上一篇:国际税收筹划分析 下一篇:海南特色旅游产业开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