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抢救急性中毒5例的体会

时间:2022-10-07 09:03:54

社区抢救急性中毒5例的体会

摘要:滥用问题在我国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010年,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54.5万人,因此伴随而来的急性中毒发病率也有提高的趋势,为探讨对急性中毒的抢救,现将笔者下社区服务时抢救急性中毒5例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社区抢救;急性中毒;临床资料;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05-01

引言

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吸毒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临床最常见的是阿片类,阿片类药为麻醉性镇痛药,常见有吗啡、哌替定(杜冷丁)、可待因、二醋吗啡(海洛因)、美沙酮、芬太尼、舒芬太尼及二氢埃托啡等,以及其粗制剂阿片、复方樟脑酊等。一次误服大量或频繁应用可致中毒。吗啡中毒量成人为0.06g,致死量为0.25g;干阿片(含10%的吗啡)的致死量为吗啡的10倍,其口服致死量2~5g;海洛因中毒剂量0.05~0.10g,致死量0.75-1.2g。可待因毒性为吗啡的1/4,其中毒剂量为0.2g,致死量0.8g。哌替定致死量1.0g。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0~27岁,平均22.5±1.2岁,除一例为个体经营者外均为无业人员。其中4例为急性冰毒中毒,1例为海洛因中毒。

5名中毒患者均为家属发现,以昏迷报社区,急救人员到达时冰毒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深度昏迷,口唇青紫、呼吸频率减慢,约5~9次/分,双肺遍布干湿性啰音,针尖样瞳孔,2例有呕吐。海洛因重度患者主要表现为昏迷、呼吸浅快、针尖样瞳孔,口唇紫绀,口吐白沫。

2 急救

急救人员到达后,立即清理呼吸道,行气管插管术,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询问病史时3例家属提供了吸毒史,2例在现场发现了吸毒工具,结合体征初步诊断为急性中毒。纳洛酮1mg加入莫非氏管滴入,再用纳洛酮2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维持。给药后患者在10分钟内均出现呼吸频率增加,意识恢复,血压稳定。在生命征稳定后由120转至医院继续治疗,48小时内均出院。

3 体会

3.1 急性中毒如果有明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但近年来软如冰毒、等开始泛滥。这类相对来说较为隐蔽,更加难以发现,在上述4例冰毒中毒患者中就有2例家人毫无察觉。这种时候,就要注意观察环境,注意有无吸管,注射器,锡纸,冰壶等可疑物品。如果确无发现而难以诊断,那么就根据急诊原则:首先抢救生命,然后治病。边抢救边诊断。

3.2 社区医疗机构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虽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在院前急救中大有可为。院前急救及时正确可大大提高送院后治疗的成功率。基层医疗单位,不能单纯把病人“送走了事”,要充分发挥现在医疗机构的急救功能,对3~5公里范围的居住人口,承担院外急救任务,担负起急救站的责任。这是每个基层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3.3 在生命征稳定后应及时转医院处理,一方面是对病人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医生的自我保护。对于中毒这类特殊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应给予固定,以防止出现自伤等行为,如无专用的固定带,也可用毛巾,床单,绷带等临时代替。

3.4 吸毒者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在发现吸毒者后,应佩戴手套以自我保护。

3.5 常见中毒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早使用纳络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6 根据社区工作特点,在患者出院后应给予相应的戒毒教育。

参考文献

[1]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急救工作的体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

[2] 宋学良,张红霞,张卓.急性阿片类中毒18例救治分析,2012

上一篇:急性创伤性病人术前疼痛管理及对策 下一篇:气管切开术抢救颅面外伤导致误吸2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