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所有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控制

时间:2022-10-07 09:00:35

银行所有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控制

摘 要:本文基于Berle 和 Means(1933)提出的所有权集中可以改进银行风险的观点,选取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作为检测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对银行所有权集中度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所有权集中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也会增加不良贷款率,这说明银行所有权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不能有效地防范银行风险。因此,所有权集中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呈倒“U”型。

关键词:所有权集中度;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银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7-0074-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7.16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国有银行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转型有着较大的差别。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后,一些商业银行陆续进行股权改革,选择上市;2005—2009年,几大国有银行的上市掀起了股份制改革的高潮;随着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我国共有16家银行上市。农业银行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大型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改革接近尾声,而中小型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才刚刚开始。

银行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银行所有权集中度着手,分析了所有权是否影响银行风险。在风险指标的选择上,本文选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来衡量风险程度。Choudhry(2010)曾指出由于银行的大股东很可能不通过存款持有者或其他管理者的意见,将存款投资于高风险的贷款,以获取较高的贷款收益[1]。银行可能因此陷入一个较高水平的不良贷款率和不充足的银行资本的状况,从而导致银行风险。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行所有权过于集中会增加不良贷款率,反而不利于银行稳健性发展。银行管理人员为追求过高资本充足率又会遏制银行的发展活力,银行降低盈利性。因此,将银行所有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平衡。本文的实证结果为未来中小型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根据2010年9月提出的《巴塞尔协议Ⅲ》,世界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将要上调至6%[2]。2010年,中国200多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Berle和Means(1933)指出所有权分散减弱了股东控制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性[3]。Shleifer 和Vishny(1986)指出所有权集中可以通过监控管理层而加强公司控制权[4]。而所有权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因为缺少激励从而不会去监督管理层。但有不同的观点,Burkart(1997)曾指出较紧的所有权制度会带来一种潜在的威胁,而这种威胁会减少公司的管理决策[5]。Demsetz和Lehen(1985)指出在高度管制的行业(比如金融业)一些规则会给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管制,因此会减少所有权控制的潜在利益[6]。同样,Elyasiani和Jia(2009)指出,渐增的管理制度可以作为股权管制的一种有效替代[7]。

实证研究方面,Laeven和Levine(2008)曾采用300多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证明了银行风险、国有银行制度和所有权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有股东保护权益和监管环境的条件下,所有权集中度会影响银行风险[8]。Choudhry等(2010)曾利用世界5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加入了每个国家的股东保护制度和监管制度的评级作为解释变量,结果得出:所有权集中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银行风险的发生,进一步得出了在较低水平的股东保护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的条件下,所有权集中制度更能减少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股份改制较晚,上市银行较少,因此研究所有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文献相对较少。曾国安,冯涛(2004)认为银行所有权结构是影响银行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9]。在我国,银行所有权结构的缺陷是导致银行业不良资产居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革银行产权结构对防范控制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稳定银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顾雪金(2011)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储著贞,梁权熙,蒋海(2012)结合公司金融和商业银行相关理论,厘清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理,重点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意图如何通过股权结构作用于信贷行为[10]。选用21家银行200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得出中央政府控制、民营化程度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信贷扩张冲动。

本文通过实证来检验Berle和Means(1933)提出的所有权集中可以有效地防范银行风险的发生、使银行处于更加稳定状态的观点。

二、数据与模型设定

本文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的两个替代指标,用最大股东占股比作为所有权集中度的替代指标。因为银行股权改革大多始于2005年,因此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上市的15家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本文全部数据均由stata 12.0统计软件完成。

(一)数据描述与理论假设

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全部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中金融行业的财务报表,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数据则分别来自于每家银行年度报告。表1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表中所有数据均为2005—2010年内的平均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四大国有银行的最大股东是国家,即四大银行是由国家控股,故所有权集中度非常高,其中中国银行达到了67.51%。而股份制银行的所有权集中度却相对较低,但也有明显区别,如中信银行所有权集中度达到66.6%,可以与国有银行相比,而民生银行仅为9.67%,为所有上市银行股权最分散银行;这是因为中信银行的最大股东是中信集团,而民生银行属于民营银行;但绝大数股份制银行的所有权集中度都在15%~25%之间。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份额都不超过20%,其中最高为北京银行(约16%)。

上一篇:境内金融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探讨 下一篇:假日理财,做精明的理财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