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07 08:23:02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创新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等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新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和表现力发展的条件是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而不是消化的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提出问题,教师积极鼓励,调动每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的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办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点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是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开方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和思考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以及反复的练习。而应该以一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去探求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数学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所以他们对同一知识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过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2.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数学问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3.敢于大胆猜想,激发学生潜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给学生通过错误与失败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对敢于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最后注意课后反思,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奠定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求学生搞什么创造,发明什么新东西。学生能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索,独立获得结论,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创新。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创造出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展望数学的明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为.基础数学与创新数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