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7 07:52:04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知识在每个技术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学好这门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内容庞杂,概念、规律、定理居多,内容抽象,加之课堂讲授学时较少,教与学都有困难.针对这一教学现象,为了使学生在课时少的情况下更好的学好这门学科,就必须加强对这门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对增强物理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化,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教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有问题也不好意思问老师,老师想跟同学互动,但却没有几个同学愿意配合.而多媒体教学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现象,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不能控制主导学生的思想,要做到师生互动交流,才可以更好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多媒体是有声课件,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听课体验,多媒体的音频、图片以及动画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可以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在过去的物理实验课上,我给同学们讲解电场线分布的特点,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我只能用语言形容实验过程,但由于学生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到位,表现的也是一面茫然和不知,我想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再说什么.若有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讲课自然事半功倍,因为多媒体的影视功能可以现场“表演”实验过程,同学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如何做,以及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让每个同学都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至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时,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规律,形成一个知识与生活的链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习效果.

2 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一些抽象的物理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而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教学方法能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上通过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动态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从动态图像中获得信息而形成鲜明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如电源电动势、曲线运动的轨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等.一些实验教材对实验的原理等都有较详细的介绍,但面较窄、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在预习时难以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等都以生动的动画展示出来,大大增强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通过模拟实验后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透彻.

3 有利于抽象问题形象化,加强教学效果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学科,虽然不像数学那样知识数字和结构,但物理的抽象在于它是分析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还是太空中的物体,都是存在物理规律的,这样我们讲课的时候,就要讲解一些平时我们接触不到的事物,若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说,没有有形的展示,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如果我们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话,用计算机可以做出很多音频,形象的体现抽象事物的运动和规律,这样自然是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而且同学们还能具有深刻的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是理解定义,还是得出抽象理论的结论,对学生来说都不是难事.例如,在讲授“圆周运动”的时候,我先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告诉同学定义,再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个实验的慢动作片段,据此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和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揭示圆周运动的规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以为将来扫清了障碍,为后面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大物理实验的直观性,提高物理实验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数量多,非常严谨,但某些传统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论直观性不突出,不足以推导、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影响物理教学有效性.个别物理实验根本不可能创建出理想化的物理操作实验环境,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虚拟实验,让学生观看、总结、反思获得物理知识.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这个实验需要设计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无法实现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虚拟出这样理想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实验平台里,观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终得到简谐振动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理解了简谐振动周期公式,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光的折射定律可以通过传统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获得初步直观的感性认识,但不足以反映各种折射条件和环境,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任意摆放光线入射位置和旋转入射角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它直观形象地掌握了折射光路和入射角、折射角,更深刻掌握了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线偏折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通过物理教师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物理实验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过程,建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5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很多高中物理原理和规律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根本无法“想象”、感知和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并且有些演示实验无法创建理想化实验环境,高中物理教师仅从教材文本或挂图根本讲解不透彻,教学重难点自然也不能有效突破,往往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动画功能、交互演示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极大地拓宽了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的虚拟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自由拼装物理实验设备,搭建物理实验环境,独立探究物理现象,同样有效扩容了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例如,播放激光的科普影音视频,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魅力;失重物理现象,播放“神十”飞天宇航员的失重生活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布朗运动,为让学生掌握布朗运动的本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显微镜下布朗运动物理成因和现象,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平面显示立体化,从而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既拓宽了学生知识眼界,又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收到良好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创设以生为本的多媒体物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巧妙地通过多媒体声光电、影像和动画等形式模拟演示复杂、微观的物理现象,通过学生互动来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物理知识容量,最终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上一篇:由一道高考物理试题品味思维品质 下一篇:平抛运动初位置未知的一道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