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成因中教师的责任

时间:2022-10-07 07:05:24

浅谈学困生成因中教师的责任

中小学许多班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明显,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亦即老师们常讲的“学困生”。学困生的生成是众因之果,有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种种原因。教师很显然是众因之中最可把控的一“因”。笔者作为教师,本文就意在分析教师在学困生成因中的责任。具体来说有如下责任: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1.教学不分层次,未能注重个性化差异施教

教师课堂教学中未能注重个性化差异施教,有些教师在课时紧张时采取高起点、快速度、高坡度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等于是放弃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任意拔高的教学,让学困生不堪重负,大量出现。

2.“填鸭式”教学,灌输盛行,造成学生厌学

很多教育者漠视了学习者的能动性,他们的教学就是知识的呈现、传递、灌输。在他那里,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多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成了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致使学困生生成

先进的教育观念能指导和促进教育的发展,落后的教育观念也会贻误教育,甚至使教育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造成学困生的出现。

第一,唯“分”是上的纯应试教育的观念,让学生厌学成困。

教师整天围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转,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唯“分”是上的纯应试教育的观念,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照,这种“无情”的知识传授冷漠了鲜活的生命个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自然厌学成困。

第二,传统的师生关系阻碍了部分学生的发展。

中国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存在,致使师生“互动”往往是“居高临下”式的单向的“专制”的互动。此观念漠视了学生的个人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学生的自由权、创造权没有得到尊重。因而不少学生或畏师如虎,或冷漠如冰。学生也常常因厌恶教师而厌恶学习,新的学困生又诞生了。

第三,传统的学生观,尤其是差生观,漠视了学生也是教育主体的地位,造成了学生厌学。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只要学了就行。教师以教定学,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教学就是“完成任务式的讲”。不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自然就成了其眼中的“差生”,成了拖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者。对差生,此类教师往往只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就行,不学不要紧。个别素质相对较差的教师“恨铁不成钢”,情急之下会当众批评、羞辱,讥讽他们,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问题生”,即“学困生”。

第四,传统的教学观,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课堂参与缺失,情感体验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生痛感学校生活枯燥,厌学情绪明显。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

1.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错误归因

传统评价就是考试,就是答题,结果以“分数”或“等级”来呈现。这种评价及结果处理方式单一,必然会造成一些低成绩者。一部分学生学业上接二连三的失败,又导致其错误归因,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脑子笨、注定不是学习的料,努力也是白搭,便放弃了学习。

2.评价未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闪亮点,未能做到“以优促劣”

以各学科成绩为目标的评价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学生身上的“暗点”,一叶障目根本看不到学生身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愿望兴趣、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亮点”。

3.评判时教师未能给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留下机会和条件

成长无法包办,发展必须自力更生。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看到阳光、希望。可现实是评判时教师未能给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留下机会和条件,总是让这些未成熟的学生处在失败的阴影之中。

四、作业设计不科学,学困生因怕做作业而怕学习

第一,作业题型老调长谈,学生厌做。这种作业多限于书本,囿于室内,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厌做。

第二,作业数量多,“题海战术”仍很盛行,学生做得苦。布置作业不分层次,没有针对性,大搞机械反复练习,学生作业负担重,作业做得苦,有时难度偏高,学生还做不好。

第三,作业东拼西凑,学生做得有效度低。学生普遍把这种作业当作“任务”对待,作业抄袭现象严重。由于作业质量不高,因此也难以反馈学生学业实际水平,教师也难以据此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弥补,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由上述分析可见,学生厌学,教师怎么说也逃不了干系。我们唯有躬身自省,勇担责任,正确分析学困生成因,运用我们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学困生早日走出学习困境,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金江实验学校)

上一篇:夯实基础,大胆尝试、猜想、反思 下一篇:浅探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