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06:53:26

关于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模式的思考

摘要:当前,不少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训指导仍采用消耗型的实训模式,为了实训而实训,弱化了职业技能与身俱来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制约了实训质量,亟待改进,本文结合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模式改革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实训模式 传统 转变 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12-01

当前,不少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训指导仍采用消耗型的实训模式,为了实训而实训,弱化了职业技能与身俱来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制约了实训质量。

1 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指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汽车正如如潮水般涌入千家万户,汽修从业人员缺口巨大,与此同时,汽车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召唤着高技能汽修蓝领,面对缺口巨大的岗位需求和汽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技术挑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广大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们非常重视的议题。在实训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实训模式陈旧,高耗材高耗能

目前,我校汽修专业的实训指导仍采用传统的消耗型实训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涂装实训,涂装实训中,需要大量的耗材,包括干磨砂纸、涂料、防保用品等,而在烘干修补工件的时候,烤房、大功率烤灯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这种高耗材、高耗能,没有任何产出的纯消耗型实训模式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喷涂方向的班级所收学费往往入不敷出。

1.2实训缺乏角色转换意识,学生缺乏责任心

在当前的消耗型实训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定位依然是学生,而不是一名“企业人”,在实训中,他们往往缺乏责任感,例如,机修实训中,学生对待发动机上的一个螺丝,往往不够谨慎小心,实训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做完拆装之后发现多出一个螺丝,只好重新拆装,而在企业中,企业人只允许拆装之后少螺丝,因为,那样可以加,那是为客户做了好事,但若是多出螺丝,那就是罪魁祸首,可能因为一个螺丝引发大的故障,因此,他们是谨慎小心,一丝不苟,鲜有失误。

1.3校内实训,学生缺乏实战经验

我们的汽修实训大多数是在校内进行,校内的实训,与企业中真实的岗位情况差别较大,比如机修的排故,校内实训往往受限于设备,只能由指导老师设置有限的油路、电路故障供学生排故练习,而真实的在企业中汽车的故障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不可能在校内学到企业中的真实的岗位技能。

1.4企业实训,学生无法学到系统理论

如果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实训,那么,一方面有没有企业愿意接收,有没有那么多企业接受得了那么多的学生皆是问题,毕竟有的企业会觉得学生过去了是个负担,会影响他们的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往往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来应付学校的实习安排,再者,企业师傅重实轻理,学生往往学不到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少数师傅相对保守,并不愿意将看家本领像老师那样无私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2 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模式改革需注重的问题

鉴于以上几个问题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而要想改革能有成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转变实训模式,变消耗型为生产型实训

纯消耗型的实训,着重于学生的“练”,往往无任何产出和收益,我们可以将设备、技能、耗材加以充分利用,对外进行维修性经营服务,一来可以使学生学到真实的岗位技能,二来可以使学生在对外服务中获得成就感和使命感,三来可以创收刺激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当然,这就要求学生的技能过硬,这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师傅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以师傅为主体既对外服务,同时也带徒(学生)实训。这种模式类似于校办企业。此外,也可以引企入校,与相关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我们的实训场地可以成为他们的维修车间。

2.2转变实训角色,变学生为“企业人”

无论是采取哪种模式进行实训,学生的角色皆需得到真实的或虚拟的转变,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若依然将学生仅仅定位于“学生”,那么,他们将不会有任何压力,也不会有多少动力,因而,实训的效果会大受影响。因此,实训过程中角色定位要准确,需要时时以一个“企业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另外,教师的指导也需要贴合岗位技能,而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技能需求,闭门造车,自教自考,学生将无法被企业认可。

2.3转变实训方式,创新实训方法

新课改的理念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仍然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只管自己讲自己做,不管学生的消化和实践,那么这样的实训将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实训指导的方法,尤其是在引企入校或校办企业的模式中,我们更需将相关技能结合实际岗位,将知识技能体系进行模块化或者项目化的重构,以便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训。

3 实践尝试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类方法的尝试,一是部分班级校内实训,组建实训指导师资团队,由教师和师傅共同完成实训指导,学生分组实训,每组皆有师傅或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的技能普遍提高,但职业素养仍有提升空间,二是部分班级的学生先由教师在校内进行前期的理论和技能指导,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进入企业进行数月的短期实训,最后再返校,入企期间,校企双方相互协调,将学生安排到对应岗位上,每人配备一位师傅,教师在随行期间负责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实训进度的安排及组织管理并与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实训,由于每人都有工作岗位,并定期根据进度进行轮换,因此学生的心态得到改变,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皆得到提高。但前一种尝试,受限于学校的设备,后一种尝试受限于企业的岗位设置,因此,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经济、学校设备、学生学情选取最合适的模式、方式、方法进行实训指导。

上一篇:如何正确处理职高生的早恋问题 下一篇:行业特色大学董事会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