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山野,你向往吗?

时间:2022-10-07 06:50:56

一对身家数百万的80后小夫妻,放弃5层楼的豪华私房,执意钻进山里,试图建造远离尘嚣的“北美木屋”。他们从未当过农民,却开荒种菜,圈地养羊,希望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们的选择是否也是你的向往?

美容达人 中草药:

我现在倒是生活在北美,不过不是住木屋,也只是钢筋水泥下的一员。其实,在这里当一个农场主也是很多人的向往,城市中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我只得计划在后院垒个鸡窝,因为根据本地政府规定,每家可以养五只鸡。我想等我老了以后,也一定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吃自己种的菜,让我女儿的孩子在自家的田间玩耍。只是我的梦想在未来,而这对夫妻已着手实施,羡慕之余更佩服他们的敢想敢为。

男性作者 鸣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只是陶渊明的梦想,更是当今无数年轻白领的梦想。只是,在伸手只见五指的城市里,不要说一座小木屋,就连一套1室蜗居都成了奢望。于是,不少人放下包袱,背起行囊,靠旅行来让自己的心灵呼吸。我去年去了一次,没有同伴,没有计划,没有买回程票。飞到拉萨,闲闲地住下,然后才开始慢慢规划路线,到青年旅社找人一同拼车上珠峰。然而,我自问还不是一个放得下的人,毕竟还是要回到上海,恢复朝九晚五的庸常轨道。和那对80后的小夫妻相比,我还是欠缺了勇气。毕竟,再长的旅行也只是旅行,而再短的隐居也是隐居。

专题作者 贺顶红:

这对夫妇的生活正是我希望自己能在四十岁以后实现的。眼下我们的生活状态是太为物质和金钱所累,实际上满足感和幸福感很低。记得看过一则对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唐诺夫妇的专访,他们一贯维持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尽量低的消费需求,就是为了有一天如果不愿意写了(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工作)就可以马上不写。有时候就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欲望促使我们被工作所捆绑,实现不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幸福。所以对报导中的“80后”夫妇我表示羡慕和赞同,至少他们传递出了一种不同于现在主流社会价值的新取向,让怀有各种理想的人都能自信被社会认可。

网言闲语――

(网友 佚名):你的梦想和我的梦想是一样的!我现在有工作,还不能在山里定居,不过这几天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属于我的世外桃源――一个四百左右亩的山场。我的想法是先把路修好,养鸡、羊、牛、猪,顺便种点蔬菜,让自己和家人吃上放心的食物,而我只能在周末去体验隐居生活。

(网友 天天):对有些羡慕楼主生活,也想过这种悠闲自得的山水田园生活的朋友,我建议要三思而行。首先你要考虑一下,你对农业种养殖懂得多少?是否有这方面的技术?二是你的资金是否可以维持你的生计和生产需求?三是你对农村的生活现状了解有多少?很多问题都要考虑,看到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就想去追求,去实践。可是社会是现实的,光靠满腔热情和一时的冲动是不会长久的。

(网友 脏领):很多人羡慕,却未必放得了。真正放得了的,不觉得这是失。归隐不是为了吃苦头,除了要些钱,还要有动手实干的本事,和凡物为我所用的灵巧。除了这种本事,更要有独上高峰的情怀,最喜欢看山里孤零零的枯藤老树,树叶飘零背后衬着红色落日。

(网友 无可奈何):当我们习惯将一切都用货币去交换的时候,就已经遗忘并且失去了很多,有如此向往而暂时没有条件的人,不妨自己动手,让生活充满情绪:少逛些商场,少打些麻将,少下些馆子,自己做面条、蒸馒头,擀饺子皮,自己在花盆里种些蔬菜,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家具小器具……心自然静、自然定。

(网友 天湖渔民):我辈身在江湖,太多的羁绊,太多的不舍,如何去追求心灵的那“一亩三分地”?做不到身行合一的,不妨从自己的闲暇时间、点滴行为去积累,修身、养性,在熙熙攘攘的江湖,达到“心远地自偏”也是一种收获。

上一篇:“水母之母”的美丽痛楚 下一篇:赵本夫:我永远是一个精神漂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