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2-10-07 06:37:37

浅谈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探究

论文关键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城镇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浙江省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解决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变得刻不容缓。本文笔者试图从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出发,来探究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1 引言

浙江省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运行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浙江省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已经成为遏制其进一步发展成长的一大瓶颈,严重影响和阻碍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分析

2.1 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内源融资是企业稳定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然而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阶段,企业自身都过于依赖自我融资渠道。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再加上其本身往往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通过金融机构等渠道来获取外部融资比较困难,因此依赖内源融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企业规模、实力的不断壮大和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外源债务性融资应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总体而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仍然较弱。

2.2 银行贷款是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是,从反面说金融机构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支持并不理想。据调查,浙江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这些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银行贷款。可是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困难,贷款难成了制约中下企业发展的“瓶颈”。

2.3 民间借贷比例越来越高

由于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因此只好舍弃融资效率较高的银行贷款而求助于融资效率较低的民间借贷。据调查,在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各种渠道中,有部分企业表示曾利用民间借贷,在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这一现象尤为严重。据调查,企业规模越小,民间借贷的比例越高,企业风险越大。这对本身在融资方面就处于弱势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造成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同时,民间融资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信息不透明,潜在金融风险的,经济纠纷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3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3.1 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格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国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例如像要求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或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向中小企业倾斜政策等,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以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3.2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有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创业者融资渠道的效率问题;二是融资成本公司的可接受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虽然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但资金实力根本不能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匹配,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将是有效率的。但是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如民间金融、农村合作基金),并(如一些城市或农村信用社被并入合作银行)使过去存在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中小企业缺乏与其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的支持。

3.3 浙江省中小企业寻求担保难

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内部原因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企业公信力不足,信用水平低下。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帐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普遍存在;赖帐、通过各种手段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凡此种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信用行为在浙江省中小企业中也时常发生。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乏的必然结果。

3.4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

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保障本金回流和价值增值的基础。一般来说,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是银行支持的对象,a+级和a级企业也适度支持。仅信用等级这一条件,许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就不能列入银行信贷支持的范围之内。

4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分析

4.1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产生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对于浙江省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环境是它们所难以控制的。在这种融资环境还不能有企业自身改善的时候,浙江省中小企业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从长远目标来看,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广大浙江省中小企业应正视该缺点苦练内功,增强融资能力。第一要加快改革步伐,强化经营者的素质。第二是要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做事做人要诚信。第三是要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和融资活动,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与他们建立经常性,系统性的银企关系。

4.2 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基本上还必须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资金提供者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健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一是要推动国有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实现银行结构的扁平化。二是设立适应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或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专门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发挥其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

5 结语

本文笔者通过对浙江省融资难问题分析,提出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自身的优劣,不断创新,开阔视野,并根据自身的特征,找出适合自我发展的办法,同时政府在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2).

[2] 胡振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3] 冯玲娟.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4] 郭虹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

上一篇: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 下一篇:胜任力模型导入的条件:基于7S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