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课程资源 扩展语文课程信息容量

时间:2022-10-07 06:26:32

积累课程资源 扩展语文课程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主要的教学材料自然是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体现了国家对该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过分依赖教材,就会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过于单调,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智慧。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找积累课程资源的多种途径,并适时地用于教学注意总结存储,扩展语文课程的信息容量,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将会有利于学生。以我从教二十余年的经验,寻找积累课程资源有以下几种途径。

(1)以本班、本校、本地学生优秀作文作为教学资源。现在的作文(现代文)教学的范本的水平和本班学生差距过大,或者是范文所涉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本班、本校学生相差甚远。对于远离自己生活的文章,学生的兴趣是有限的。要补足这个局限,办法就是在本校、本班学生作文中精选优秀的篇目,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使之具备一定的水平,然后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经验证明,这种范文学生比较感兴趣。原因就是这些范文所表现和表达的事和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觉得有亲切感。这样,学生优秀作文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课程资源。

(2)教材中的漏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编写教材虽然是非常严谨的。但百密一疏,难免偶有漏误。这些漏误,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第8段最后有一句话“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直跳。”就有一处漏误。用“瘦骨嶙峋”去修饰“胸腔”,显然搭配不当。

我在发现了课文中的这个疏漏以后,是这样处理的:在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我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第8段――“第8段中有一句话是有毛病的,请你找出来。”有些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后,发现了。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我又让学生讨论:“我们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三点结论:①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用词造句要注意,要避免出病句;②书上也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正确;③遇到词义、句意难理解时要借助工具书。由以上案例可见,教材中的漏误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

(3)“乡土文学”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为了拓宽语文教学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我们可以把眼光瞄向“乡土文学”。“乡土文学”包括民间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歇后语、民间俗语、民间歌谣等。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让学生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乡土文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试着去民间搜集整理(但要求不要高),借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深入接触社会的能力。把“乡土文学”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

(4)教师的经验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论是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方法的运用,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在给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记叙文分段的时候,我总结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划段可以先从高潮部分着手。文中故事情节最紧张、场面最热闹、写得最详细、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最尖锐的部分,就是高潮部分。然后从高潮部分往两头着手分段,简单多了。我把这个经验教给学生,他们做起来果然省事多了。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经验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

(5)网络下载资料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课文朗诵录音,可以下载课文及作者相关信息,可以搜索可以作为范例的文章,可以寻找相类的文章作对比阅读,还可以下载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这些对教学都大有帮助。

教学是没有止境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利用。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教科书,只知道单纯地利用单一的教学资源,必然会使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们不但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积累、利用的意识,还要努力提高发掘、积累、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总结、提炼,利用国家赋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增强课程设置对学生的适应性。开发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整合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使我们的教学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上一篇:略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