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绿色课堂”初探

时间:2022-10-07 06:18:01

构建小学数学“绿色课堂”初探

摘 要:“绿色课堂”是一种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绿色课堂”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提出尊重是基础、兴趣是前提、主动是关键、互动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五个基本观点,并结合实际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绿色课堂;兴趣;主动;互动

一、什么是“绿色课堂”

关于“绿色课堂”的界定,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课堂”,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绿色、生态、和谐等思想的一种现代课堂观。即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通过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怎样构建“绿色课堂”

1.尊重是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都要发生联系。如果师生关系密切、融洽,那么学习气氛就会活跃、浓厚。通常学生如果受到老师赏识,他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同样,如果学生爱戴教师,教师就会以同样的热情回报学生。这种赏识和爱戴就是相互尊重,它会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2.兴趣是前提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重视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好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师,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学生乐学、爱学,为绿色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3)直观演示,诱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经验,获取知识往往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儿童对实物非常感兴趣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样练习,提高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式多样,有趣的数据、新颖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3.主动是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数学教材的特点,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重在启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归纳、联想、类比、推理等技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1)主动提出问题

李政道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2)主动开展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教师先请两位身高悬殊较大的同学到前面来,让同学们判断他们两个的高矮,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再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到前面来让大家接着判断,这一下同学们可能判断不出来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活动来比较。有的可能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可能面对面站着比;有的还可能贴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然后,教师让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比的方法。比得不好的学生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比的,总结一下自己比得不好的原因。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改革从根本意义上讲,不仅仅是浅层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

4.互动是手段

互动学习更有助于后进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地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5.发展是目的

“绿色”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氛围,“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绿色”“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智能、品德等多种功能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发展。并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作者简介:李元祥,男,1974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小学高级教师,大丰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下一篇: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