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07 06:14:56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英语教学法》课程任教经验,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特殊性,探索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多维教学模式,理论性、实用性、实践性并重,把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独立学院 英语教育 教学模式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和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的特殊性

从1999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创建开始,独立学院至今已经多达300多所。独立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在校生达到了一定规模,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以笔者任教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英语专业为例,高年级阶段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翻译五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经贸、教育、旅游、外事、对外汉语等部门从事翻译、谈判、教学、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是各个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办学目标,英语教育方向是颇受青睐的重要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英语教师是该方向的目标。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的一门课程。同时,《英语教学法》又是一门多边缘课程,涉及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英语教学所需的理论指导及教学技能。综合现有研讨来看,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该课程看成是一门理论课程,课程教学过程只能够强调教师对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理论的讲解和诠释,注重英语教学理论素养的形成。另一类理解是《英语教学法》被当做一门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课程,以培养教学技能为主要课程目标(马多云,2009)。

目前的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中,课时不足,外语教学理论占据很大的比例,教师大都比较重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介绍,而忽略了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这显然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办学目标相悖。英语教学法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中优化利用各种资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新任务。

二、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有效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维尔对教学模式的下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如今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的趋势。英语教学法课程内容广泛,涵盖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多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影响着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近几年担任英语教学法课程主讲教师的经验,认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应该突出三个特点: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1.理论性: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英语教学法》是为英语教育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英语教学法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将来从事有关英语教学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科学的方法论。英语语言和英语教学相关理论是外语教学的原理和原则,是外语教学途径的总的指导思想(杨明仪,1991)。英语教学法课程理论部分包含语言观、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流派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本科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方面是一片空白。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如何能够充分发挥,这需要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和学生自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础差,有个别学生学习功利性强,不注重理论学习。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曾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英语教学法课程要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问题。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质疑,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有选择性地教授重要的语言和教学理论,并及时介绍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动态。在本来就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应该主要讲授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等主流教学方法,而对于沉默法、暗示法、咨询法等教学流派,要求学生自学,认真查阅资料,撰写学习体会,组织小组讨论,并上交读书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

任何新方法的兴起都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有自身长短板,教学法课程应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对象服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这些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对以后的教学行为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和依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法课程也应充分重视其理论性,教学理论是坚实的基础,应该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实用性: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堂管理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等教学相关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这是学生在走向教学岗位前必备的实用技能,体现了此门课程的实用性。迫于就业的压力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强烈动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期待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做出改进,满足学生对实用技能的渴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是传授实用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就《英语教学法课程》来说,实用英语教学技能包含了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英语口语、板书、简笔画)、教学设计技能(导入、反馈、强化、评价、结束)、教案撰写技能等。学习小组讨论是一种有趣而又效率较高的课堂学习形式,按照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把学生分为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围绕各种实用技能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学习小组演示和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案例分析是教学实用技能训练的有效形式,结合所讲授的教学技能,采取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细致案例分析,关注值得学习的方面,批判性看待教学案例中的不足。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两种有效的授课模式,就能够帮助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实用性。

3.实践性:课前小课堂模拟和“走出去请进来”

在掌握扎实教学理论后,通过课堂讨论和直观教学情境,学生也掌握了各种实用的英语教学技能。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想要获得各种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的机会。传统英语教学法课堂,过分注重教授型的理论讲解,造成了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遗憾。

笔者在教授《英语教学法课程》时,大胆尝试了一种新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即进行课前小课堂模拟和“请进来,走出去”。每节课抽出十分钟时间,拟定题材,给学生提供模拟讲台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进行教学尝试,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价。“走出去,请进来”也是实践型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走出去”指的是任课教师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观摩学习。“请进来”指的是邀请当地中小学优秀教师走进课堂,进行面对面辅导和交流,让学生了解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动态与去向,提高全面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差距,也提高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述多维度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我们要把对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云多.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关于《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另一种思路[J].高教论坛,2009,(12).

[2]杨明仪.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6).

上一篇:以学生为本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论互联网时代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