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时间:2022-10-07 05:11:57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要: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人文关怀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其次,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辨的时间和朗读的体验,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要体现个性的魅力。第三,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环境, 它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轴,是阅读感悟的催化剂,是情感体验的磁性石。“朗读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而在基本形成以“读为主线”的共识之下,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泛泛而读的现象经常出现。要使朗读真正馥郁留香,沁人心脾,体现艺术指导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灵阅读文本,用智慧捕捉生成,由此走向智慧教学的境界。

一、简单与深刻

简单是指方式单纯,不要花哨,杜绝浮华,一切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的有效发展,充分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充实,这是朗读教学所要追求的原则。多一些简约,少一些繁琐,多一些朴实,少一些华丽,朗读教学应在简单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发出原生态的声音。

光有简单没有深刻是肤浅的朗读教学,简单是朗读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深刻却是它的实质所在。教师用本真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资源,或用语言渲染气氛,或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感悟更深刻。

在教学《怀素写字》一课时,有这样一段文字:“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教师可以这样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怀素真是一个写字认真的孩子。白天,当同伴们都在嬉戏玩耍时,怀素却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夜晚,当伙伴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就这样―――

生1:(朗读)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师:夏天,骄阳似火,当伙伴们都摇着蒲扇躲到阴凉的地方,怀素满头大汗,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冬天大雪纷飞,当伙伴们都围着火炉取暖的时候,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就这样―――

生2:(朗读)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师:这木板坚硬又厚实,可是怀素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一遍又一遍,不知写了多少遍―――

在上述案例中,同一句话教师创设了不同的语境,学生重复读了四遍,形式虽然简单,但每一遍的朗读却蕴含着教师精心的设计,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朗读体验中,把学生的情感引向纵深推入高潮。简单中见深刻,重复中有递进,这就是朗读教学真正的智慧所在。

二、朗读与感悟

对文本的解读离不开朗读教学,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加深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在《槐乡五月》的教学中―――

(屏幕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槐花形态很美,抱在一起像圆球,挂在枝头的像小辫儿。

(练习朗读)

生2:槐花开的很多,从“抱”、“一条条”、“挂满”看出。

(再次指导朗读)

师:这美丽的槐花还像什么呢?(出示画面,想象说话)

生3:有的槐花一串一串的,像鞭炮。

......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千姿百态的槐花之美。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

教学中,教师紧扣“抱”、“玉雕的圆球”、“一条一条”、“挂满”等词,鼓励学生想象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在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的朗读激情四溢,读出了感受,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智慧。

三、想象与创新

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想象与创新的训练: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中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感受荷花的美,并结合课文相关词句反复朗读,从这些优美的语句,恰当的修辞手法中体会每幅图中荷花的色彩美、姿态美,再模仿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说一段话,并用“荷花真是千姿百态”这句话作为中心句,使段落更加完整。学生在看图想象说话和创造性地表达中,既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展现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学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朗读教学的智慧和真谛。

四、共性与个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人文关怀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其次,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辨的时间和朗读的体验,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要体现个性的魅力。第三,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赏。

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感情朗读的尺度,而是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字中的内涵和情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愿“课标”引领下的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走出平庸,摆脱技巧,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在学生、老师和作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

上一篇:婚期临近我却想要逃跑,怎么办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