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规划之我见

时间:2022-10-07 04:50:05

旅游城市规划之我见

摘要:本文以新加坡为例,分析旅游城市规划的特殊之处。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和比较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功不可没。

关键词:旅游城市;城市规划;新加坡

旅游城市的规划在旅游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不同于非旅游城市的规划,旅游城市除了一般的城市规划理论值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把文化渗透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突出文旅融合。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长远出发的城市规划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二.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客长住

一是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新加坡通过普通公路、快速公路、地铁和轻轨有效连接,实现了有效的四级交通体系。所有城市快速和干道路网都向中心城区和商业中心集中,所有主次干道都长线连贯,高速公路总长161公里,公路网3356公里,平行道路保持200-300米距离。新加坡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没有慢车道。由于完善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使所有车辆都能够有效快速地分流,虽然新加坡拥有各类汽车926000万辆,但车速都出奇的快,既使在闹市区时速都在50公里以上,几乎看不到交通拥堵现象。

二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通过经济杠杆控制私家车,大力发展巴士、地铁等公共交通。新加坡不仅车价昂贵,还必须事先购买与道路增长量相适应的拥车证,拥车证市场拍卖,最高价格与车价相当。并且要支付高昂的公路费和停车费。控制私家车的同时,努力创造公共交通条件,设置了巴士专用道,十字路口巴士优先。

三.绿化建设吸引游人眼球

一是绿化触角装扮每寸土地。新加坡城市拥有1200万棵各类树木,有20公顷以上的区域公园60多个,邻里公园(游园、绿地)300多个,组团之间均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250米建有一处1.5公顷的公园。道路两侧强制性实施绿化,立交桥、人行天桥、楼顶处处可见立体绿化,路边挡土墙留出15厘米栽种攀爬植物,就连停车场也采用透气砖,进行了绿化,真正做到了见缝插绿、土不露天。无论是在大街上,在组屋,还是在购物中心、宾馆、餐厅,目光所及的都是绿树青草。

二是绿色廊道独具特色。从九十年代起,新加坡着手建立公园串连廊道,用以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园。廊道系统宽六米,包括四米的路面,居民可以不受机动车辆的干扰,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游览各个公园,也可以作为前往地铁站、巴士站的捷径。2012,廊道总长将达到300公里。

三是绿化管理严格规范。80年代以后,政府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化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1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1992年,政府颁布了树木保存法令,对损坏绿化行为实行严厉处罚,毁坏一棵树罚款高达5万元。在绿化的养护上,新加坡也是精细有加。1990年开始建立树木电子信息档案,每棵树的地点、种类、年龄,修剪、施肥、喷药的时间以及责任人等,在电子信息档案上都一目了然。他们建立了专门的“育木师”队伍,每18个月都要为树木进行一次“体检”,并把体检资料输入电脑。养护作业市场化,实行招标承抱制。

四.严格执法形成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新加坡城里又几乎没看不到交警和城管队员在现场执勤管理,但是市容整洁、交通畅通,街道上看不到乱停放和摆摊设点的,几乎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整座城市日常运行十分规范有序。一是法律法规定健全。针对城市管理共制定如环境污染控制法、环境公共健康条例、公共设施条例等各种法律383种,世界罕见。不仅城市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等城市硬环境都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对软环境也作了具体规定,随地吐痰、违规吸烟、闯红灯、甚至不冲厕所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从而使执法人员对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二是严格执法。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突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和考评监督,建立了一支素质精良的执法队伍和遍及社会各阶层的监控网络,执法过程始终突出一个“严”字,执法如山,毫无例外。在新加坡随地吐痰要罚款500新币,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要罚款1000新币,乱扔垃圾初次罚款200新元,累犯者则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并在媒体上曝光,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增强市民城市意识。自1990年以来,每年都开展“清洁绿化周”活动,推进环保团体、学校与公司参与环境保护,鼓励每个人对环境负责,还先后出台了新加坡2012年绿色计划、国家再循环计划、无垃圾行动等政策,引导和控制环保工作深入推进。

五.总结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建设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工作中,突出历史文化、生态水系、适宜人居三大特点,推动河南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

上一篇:论换房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方向 下一篇:机构打新平均收益率12% 工银瑞信浮盈2.3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