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10-07 04:45:27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5-042-02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新发展,并说明小额信贷在农村发展趋势在不断扩大,分析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利率、风险、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对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小额信贷 利率 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面貌没有改善,经济增长的好处无法为我国大多数人所分享。农村金融的落后是农村经济停滞的重要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农村有限的储蓄被用于城市的发展,资金逐渐远离农村。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农村小额贷款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应起重要作用。

一、我国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新发展

小额贷款模式是针对消除孟加拉国农村绝对贫困而提出的一种信贷资金支持模式,由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20世纪70年明,现已正在全世界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这一模式通过五至十家农户为一组的相互联保的方式发放小笔贷款。在我国,根据这种GB模式开始进行农村小额贷款的试点,首先于1994年在河北易县进行实验,然后于2005年在全国8个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2005年6月末,全国有1446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0%。全国共有5272万农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支持,占有贷款需求农户总数的46%。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已为6087万农户建立经济档案,有3276万农户评为信用农户,有37319个行政村评为信用村,有1560个乡镇评为信用乡镇。(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报告)1999年-2006年4月末,人民银行共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对全国农村信用社发放10557亿元。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大幅度增加,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3595亿元,比支农再贷款开办前的1998年增加10936亿元。

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帐率低、收益高等优点。

二、我国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低利率不能补偿小额信贷的操作成本

小额信贷的第三类项目,也就是农信社作为放贷主体以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贷款项目,在整个小额信贷的业务中处于主力军地位。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具有涉及面广、操作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必须收取较高的利息,才能弥补成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利息不能补偿操作费用,不得不依靠外部补贴,因而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投资风险比较大,银行的安全性不能保证,银行对农业和农村贷款的热情降低

其中包括:1.自然风险。长期以来,种植业是我国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中有43%来自种植业。种植业对土地、气候等外部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落后,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还很严重;2.市场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素质低,农民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收益不稳定。

(三)贷款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

现行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投向结构单一;实行贷款额度“一刀切”制度、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四)法律法规对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上的制约

目前,存在非政府组织专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他们一般都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有些甚至获得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同意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试验的批件,但所有这些小额信贷机构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也不具备一般经济实体所具有的融资资格。这种状况不仅使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无法通过吸收自愿储蓄持续地筹集相对低廉的资金,而且也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民间机构的定位也使得非政府组织专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受到严重束缚,进而影响小额贷款的发展。

三、针对目前的情况,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策研究

(一)关于改善农村金融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

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利率是小额贷款可持续 和可扩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对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执行小额贷款的机构来决定利率水平。另外,可以通过在小额贷款机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的办法,以降低高利率问题。有学者认为,要想帮助农民,要想把利率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一个地方就要批两个以上小额贷款机构。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融通网络,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步扩大规模最终形成全国性的资金市场。

(二)关于加强风险控制完善担保机制

建立资信评级制度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和流程,有利于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风险控制到位。一是对超过小额授信额度的大额贷款,可采用创新农户联保贷款的担保方式,确保资金需求。二是对没有发证的农户和超出信用证信用额度的农户,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对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推动成立由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组成的农户大额贷款联保组织,推行农户大额联保贷款,保证大额资金的需求。三是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资信评级制度。对信用优良户张榜公布,并对信用优良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

(三)关于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形成多样化的发展形式

在抵押担保基础上发展小组联保。例如孟加拉 GB模式提出的“无抵押 、无担保”,在穷人缺乏正规抵押品的情况下创新发小组联保方式代替正规抵押担保来防范违约风险的模式,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小额信贷的对象仅限于生产性贷款。可以按照消费信贷模式,拓宽小额信贷的种类和领域。同时,在总结农户小额信贷和推行农户资信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尝试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 、流通和畜牧养殖业的农户提供额度较大的“中额”农户信用贷款。

(四)关于加强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农村金融的有效发展

国家应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关于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国家关于小额信贷的立法首先要依法明确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对象,它应该包括在农村务农的农户、进城务工需要救助的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一切需要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其次要依法明确承办小额信贷业务的存款及非存款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均能获取此项业务的经营权,并且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组建城、乡风险投资公司,让其对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投入创业资金,帮助广大的农村弱势群体及早符合申请小额信贷的法定条件。

(五)关于发展和扶持发展其他小额信贷组织

发挥其他小额信贷组织的优势,完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有助于解决小额信贷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目标分歧。小额信贷的提供者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组织。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信息成本优势。由于其主要服务于一个固定的区域,服务的对象相对固定,因此能以较低的成本及时掌握该区域内的准确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和问题,有利于及时遏制违约事件的发生。其次,与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小额信贷公司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操作比较简便,为不同贷款需求设立了不同的操作方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等进行协商。这为借款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杜晓山.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中国农村经济.2004(8).

[2]张勇.孟加拉小额信贷的最新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6).

[3]朱旭东,马妮.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上一篇:非常时期连续调整利率对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