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时间:2022-10-07 04:39:12

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作为一所新建公办九年制学校,我校秉承“绿色教育,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办学宗旨,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办学特色,成为自贡市窗口学校。

绝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区乡学校,虽然个体素质较好,队伍整体年轻富有活力,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专业发展跟不上时代需要,学校名优教师数量不多、层次不高、缺乏领军人物。如何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职业追求动力,是学校亟待解决的突出课题。我们坚持“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的理念,把“激发教师发展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实现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任务驱动,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根据教师发展培养规划,以任务驱动激发教师事业心和成就感,促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迅速提高,加快其专业化成长。

我们以“蓝青工程”为载体,开展以老带新结对活动,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打基础、五年挑大梁、十年成名师”的梯度成长目标,通过“拜师学艺、教学比武、双基考核”机制和“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指导”路径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蓝靑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做到每周听一次观摩课、每月完成一次教学反思、每期上一节汇报课、每年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等;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每项工作都做到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改进建议,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行双向互动考核,主要考核青年教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对象工作成效和发展情况。“蓝靑工程”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发展动力,也激发了指导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

二、目标导向,引领骨干教师“名师化发展”

引导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做好发展规划设计。我们紧紧抓住新校区建设的大好契机,鼓励教师把职业规划与学校愿景结合起来,大胆追求职业理想,形成工作和成长动力。

我们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创设名师成长机制,激励教师“名师化发展”。一是目标引领,明确提出“名师化发展”的目标导向,引领教师树立争当名师的目标和信心,培养专家型、特长型、科研型、管理型等各具特长的名教师。二是机制激励,健全“名师工作室”组织机构,制定了名师培养规划,选拔了名师培养后备人员,设计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措施。三是专家指导,聘请专家顾问团队,举办专家讲座、学术论坛、课堂“会诊”等活动,为名师队伍建设提供高层次指导。四是分层培养,在“名师工作室”总领下,组建了11个学科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培养的广泛基础。五是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自我研修、教材开发、集体备课等研究活动;依托网络载体,建设“学科领衔人”博客,营造教师个人反思、互助学习、共同提高氛围。六是考核激励,加强名师培养过程管理及目标考核,保障名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名师工作室”机制已成为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三、潜能开发,激励教师“差异化成长”

教师个体之间有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等差异,差异的存在有益于团队知识和能力结构互补,我们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特长,拓展教师专业领域,让教师充分施展才华,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专业水平持续提高。

我们对开发教师潜能做了有益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校本选修课,实行“走班制”教学,鼓励教师在所教学科的基础上选择一门或多门选修课,编写校本教材教案,促其发展为教学多面手。两年来全校教师开发“走班制”课程7类31门课程,形成了63个选修课教学班,锻炼了教师开发课程、选编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一大批教师在丰富的实践平台上发挥了个性特长,实现了“差异化成长”。

四、科研引领,促进教师“整体化提升”

我们坚持以科研为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引导教师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了以国家级子课题引领,省、市级课题为龙头,区、校级课题为基础的科研网络。以“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为载体,全面启动了集体备课和学案导学法教改尝试,初步形成了“三环九步”集体备课制度,提出了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的具体要求,通过开展各类校本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分享,促进了教师团队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制度激励,推动教师“团队化发展”

以制度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不断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类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制度激励、政策导向、机制保障”的教师专业发展良好局面。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团队精神的培育,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制订了团队“捆绑式”激励机制,将教师个人与班级、个人与教研组、班级与年级组、年级组与学校捆绑在一起,形成团队协作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团队中得到了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制定了教师业绩成果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进行多元化、多渠道考核,让教师业绩和发展得到充分认可和尊重,增强教师的成功感、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老师们“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讲台、成才在岗位”,实现了团队化发展。

编后点评: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差异发展与一般发展有机结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骨干教师名师化发展、全员教师差异化发展,为不同层次、不同潜能的教师开拓了优化发展路径。教师整体化提升、团队化发展策略,形成了个体与团队融合互动,构建了教师动力激发的有效机制。

(作者单位: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四川,自贡 643000)

上一篇:“三个结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下一篇:黑犀牛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