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结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时间:2022-08-20 02:25:31

“三个结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工作动力对于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考虑的重要问题。教师工作动力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源于教师个体,靠教师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内在修养起作用;外部动力源于外界,会推动内动力发展,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给力,学校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经过摸索、研究、实践、总结,我们发现,抓好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专业引领与学校课改、人文关怀与群体活动“三个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结合

运用合理可行的制度管理学校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运用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期坚持教师就会形成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产生责任感,形成工作内驱力。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大了教育教学流程监控力度。我们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章制度考核教师,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纪律意识,学校行政执行力得到提升。

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社会报酬关注度也在增大,体现在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期望获得相应报酬和福利待遇。旨在改革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收入与工作业绩真正挂钩,实现“优质高效高薪、低质低效低薪”,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激励效应的机制,如德育捆绑考核机制、教师全勤奖励制度、提高教师教学竞赛奖励金额等,有效激活了教师工作热情,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成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专业引领与课改结合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规律决定学校教学的工作方向,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培训制度,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学校自觉的观念和行为。2010年以来,我校展开了省级科研课题《“四步一体”初中课堂学习方式研究》,有力深化了学校课改。从课堂学习到学案编制,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强化集体备课力量,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个学案经个人制定、备课组集体研究、授课教师再创作,保证了学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思想,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进度。

学校制定了明确的课改目标和实践步骤:规范学案设计流程,分教研组进行学案设计培训;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课改方向;通过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课改积极分子校内公开课、教师随机抽签上“研究课”,即时检查新课改实施情况;备课组内教师听“转转课”,鼓励其它学科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制定班级小组建设与考核细则,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

经过努力,我校课堂教学逐渐显现生机与活力,老师们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爆发了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激情,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人文关怀与群体活动结合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情感决定着我们智能的发挥程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就。”当老师感觉自己被理解、接受和喜爱时,就更有可能理解、接受和喜爱他的学生。

“以制度管事管人,以情感暖人暖心”是我校的一致态度。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家庭、孩子和业余爱好。他们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举全校之力帮助教师度过难关,让教师真正感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认识到学校是自己的强大后盾。教师主人公意识提升了,也就愿意倾力工作、积极成长了。

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需要强大的凝聚力。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年定期举行教职工运动会、新春晚会,在和谐欢乐的竞赛中增进师生情谊、教师感情、集体意识。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绵竹市职工运动会,在比赛中老师们不仅为体现自身价值也为学校荣誉而战。各类学生活动既是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提升教师水平的机会,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活动呈现积极、阳光、活力的色彩,既丰富了教师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教师发展力。

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我们有一条重要心得:“制度是死的,人性是活的”。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将人管得过死,而是最大限度提高教师积极性,发挥个性化才智。学校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我们从培养多方面人才入手,助力教师最大化发挥优势、消解劣势、激发活力,并由此强化了一个简单的管理理念:走进教师心灵,关心他们的需要与诉求。

编后点评:“三个结合”激发教师动力,体现了三个辩证法: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结合,在加强监控中走向规范,在激发和释放中激扬动力;专业引领与课改结合,课改是教师动力产生的土壤又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动力是实施课改的关键。人文关怀与群体活动,人文关怀要落在活动中才有生命力,群体活动成为实现教师精神动力开发活动。

(作者单位:绵竹实验学校,四川,德阳 618200)

上一篇:激扬需求破解教师职业倦怠 下一篇: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培育优秀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