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07 04:13:23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在高职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这不利于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分析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关系的基础上,以《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关键词:绩效技术;高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084-03

作者简介:管楠楠(1988-),女,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刘晓明(1959-),男,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1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

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即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对项目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1]。目前,它更多地被应用在企业培训中,关注的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近几年,如何将绩效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许多教育学者正在探讨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过程”或“程序”[2]。

绩效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两者有独立、有叠加、有补充。本文从两者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

1.1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互相融合、相互促进

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观、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等方法为绩效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绩效技术人员发现,组织中的教学(或培训)系统缺乏效率,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或培训)之外的其它因素(如组织发展、人事选择、环境等),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变革,而不仅仅是教与学这个子系统。绩效技术反过来又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也开始关注,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引入绩效技术的思想,更加关注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成本效益比和教学绩效的结果。

1.2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相互补充

尽管绩效技术起源于教学系统设计,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更多地关注教与学这个系统,从教与学的角度解决教学问题,较少考虑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本。绩效技术主要是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绩效水平,注重教学和培训中非教学因素的影响。努力以低成本实现高价值,促进个人和系统的共同发展[3]。

无论是教学系统设计和企业培训,都存在教学问题和非教学问题,比如环境、动机等。只有将绩效技术的思想和教学设计的思想互相补充,从组织、环境、个人等方面分析绩效产生的原因,实现与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势互补,达到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才能超越长期以来教学系统设计对微观“教”与“学”的关注,优化现有的教学系统设计。

2基于绩效技术的《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教学系统设计

2.1HPT经典模型分析

根据本文介绍的绩效技术的定义,以及现实中利用绩效技术模型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本文将采用国际绩效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简称ISPI)于1992年公布的影响工作绩效的HPT经典模型作为指导,以此展开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教学系统设计问题的绩效分析。图1是HPT经典模型。

2.1.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能力得出组织的绩效要求,确定员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和完成组织的使命而需达到的能力和竞争力与目前状态的竞争差距。

2.1.2原因分析

确定造成绩效差距的原因,尤其是深层次原因,原因分析是绩效分析与最后确定绩效差距的关键步骤。

2.1.3干预选择与设计

在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完成以后,绩效技术人员应选择一些干预来改善当前状况。干预是一种计划措施,目的在于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由此提高绩效。

2.1.4干预的实施与变革

模型的第4个阶段需要真正的实施,将选择出来的干预付诸于实践,在这个阶段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2.1.5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生成能实现两个成果的信息:帮助组织机构评价或判断一种绩效干预的结果和引发或支持一个关于绩效执行者或组织机构本身的决定。评价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贯穿整个绩效技术模型的始终,是循环往复的。

2.2《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课程特点

2.2.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商场管理员、部门主管、项目经理(或助理)的必修课程。

2.2.2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通过对《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营销策划、管理学、消费行为学、商场管理法规等知识,及时、有效地处理目标商场市场项目信息,准确把握企业商机和顾客需求,制定营销策划服务方案、实施准确的营销服务,具备从事商场营销管理策划的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

2.2.3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

《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主要以商场、超市为教学平台,通过现场考察、方案设计与制作、方案设计答辩等情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织教学。通过真实的项目驱动、全程分组教学、真实商场考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标性。

2.3HPT经典模型在《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HPT经典模型,将绩效技术的5个阶段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如图2所示。

2.3.1绩效分析阶段

绩效分析主要包括4个阶段:提出课程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职业分析、市场需求分析。

(1)提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由高职院校组织专家所确定。为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创新和地方的市场需求,《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行业调研、专业委员会论证、毕业生交流会、毕业生成长轨迹追踪等来共同确定。同时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学习理念、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课程教学构思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这也是绩效技术整体性思想的一种体现。

(2)学习者特征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后,要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兴趣、动机及学习风格等进行系统分析,了解他们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认识,为教学策略和学习情境的制定提供依据。

(3)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里技术领域的相关层次人才所具备的职责、任务进行具体化的描述,以确定专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4]。由于《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商场管理员、部门主管、项目经理(或助理)的必修课程。所以需要通过分析企业商场管理员、部门主管、项目经理(或助理)等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此得到能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计提供服务的更为实际的案例。

(4)市场需求分析。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放到市场中使用,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制定好的教学目标传授知识,而不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时改变教学设计,那么最终培养的人才也只能是被束缚在知识的框架里,而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应根据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来随时改变教学策略。

总之,绩效分析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者、职业、市场需求的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现有目标的差距,并为缩小这些差距所需的方案提供相应的依据。

2.3.2原因分析阶段

原因分析就是确定并寻找引起绩效差距的各种因素。根据绩效技术的相关模型及《市场营销与实务》课程的特点,本文将原因分析分为两点:知识技能问题和环境动机问题。知识技能问题主要考虑在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市场营销与实务》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否既满足学习者的理论知识的获取,又能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环境动机问题主要考虑在安排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个人绩效是否达到最大,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兴趣动机是否被最大化地激发。

(1)知识技能问题。知识技能问题的分析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主要了解在学习《市场营销与实务》这门课程时,学生对《市场管理入门》、《连锁经营与管理》、《零售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实务》、《商品陈列技巧》等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市场营销与实务》是一门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动作技能,了解他们是否具有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对真实情景的学习感兴趣等。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施教者的知识技能问题,也要从他们身上找原因。

(2)环境动机问题。既然《市场营销与实务》是一门核心技能课,它就必然脱离不开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必须探讨既有的环境是否会对教学情境提供帮助,是否有利于开展各式各样的案例教学等是分析的重点。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市场营销与实务》这门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就业岗位上,所以在真实的商场或者超市进行模拟和演练非常必要。但是作为学校,不能将所有实践课程的学习归到企业中去,也应该有自己的实训中心,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方便开展案例教学。

2.3.3设计干预阶段

影响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即便是设计出一种干预,在实施阶段,又会出现其它因素来干扰计划的进行,这就需要重新选择干预。虽然本文是将绩效技术融入《市场营销与实务》课程中,但是在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阶段,还不能得出这门课程的目标和绩效目标差距,因为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理念和教学环境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人员在运用绩效技术的思想进行本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原因分析的两个方面,力求将绩效差距缩到最小。虽然具体的干预无法设计,但是绩效最大化模式原则可以力求一致。对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定教育成本投入的条件下,要以最优化的资源设置,力争专业教育的最优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营销人才。

2.3.4干预实施阶段

在干预实施阶段,应本着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互动的原则进行干预的实施。虽然无法预知每个学校关于《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的具体教学设计,但如前所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互动的实践教学肯定必不可少。笔者认为,将《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一课分为五大项目教学并在各个项目教学中开设情景教学,这样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思想。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仅是笔者将该课程中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整合互动的一个小小的案例设想,在实际开设的课程中,教学设计人员要本着绩效最大化及理论和实践知识互动的原则进行干预的实施。当然,干预的实施不是静态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因素的干扰随时改变干预,力求差距的最小化。

2.3.5评价阶段

评价的作用是为了改进课程教学设计,评价后,再重新对课程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如此往复,不断缩小绩效差距,达到个人和组织绩效的最大化。《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性课程,应该采用能力本位式的评价,既要注重评价者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提升。当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指向最后绩效的结果,所以,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对每个项目和情景进行评价,力求使绩效达到最大化。

绩效技术主要应用在企业员工和组织培训中,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学而言,高职教育正是将学生从学校引入社会的桥梁,要培养出企业满意的、社会期望的具有“创新、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的21世纪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系统设计。将带有系统论思想的绩效技术引入到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绩效,同时还能将学生的个人绩效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乌美娜,刘雍潜,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马宁,林君芬,林涛,等.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4]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上一篇:改进k—means算法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 下一篇:Xen虚拟机技术在中小型企业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