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07 04:12:13

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研究

摘要 针对黄平县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成熟特征,设置不同主体变黄温度和定色黄筋温度处理,研究下、中、上部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下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6 ℃(湿球温度35 ℃),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6 ℃(湿球温度37 ℃),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提高8.97个百分点,均价提高2.14元/kg,杂色烟减少16.77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 ℃(湿球温度35 ℃),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 ℃(湿球温度37 ℃,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30.32、25.64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5.49、3.03元/kg,杂色烟减少5.28、4.47个百分点。建议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的变化情况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才能有效烘烤出优质烟叶。

关键词 烟叶部位;温度;湿度;烘烤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92-01

烟叶烘烤是决定烟叶最终质量、产量、可用价值和生产效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然而烟叶的烘烤质量受烟叶不同着生部位、栽培技术、气候等因子影响而导致烟叶烘烤工艺和质量各不相同,如下部叶干物质积累较少,叶片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含水量大;中部叶干物质积累适中,叶片稍厚,组织结构稍疏松,含水量稍少;上部叶干物质积累较多,叶片厚,组织结构较紧密,含水量少;栽培技术如打顶留叶及施肥量也对烟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各不相同,因而导致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各不相同。迄今为止,人们对烟叶烘烤技术做了大量研究[1-7],并已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各地区生态条件不同,品种和栽培技术也各不相同,因而对烟叶烘烤技术的操作要求也略有差异。

近年来,随着现代智能化密集烤房的普及,在烘烤中使用科技手段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烟农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仍有相当一部分烟农依赖于控制仪设置的烘烤曲线进行烘烤,在烘烤过程中对烟叶变化特点了解不透彻,没有很好地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因而时常有烤坏烟叶的现象发生,或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不尽人意,烟叶表现出僵硬、光滑、含青等现象。该试验旨在针对黄平县生态区不同部位烟叶在变黄期和定色期设置不同温湿度,以期达到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目的,为提高黄平县烟叶烘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5。烤房设备为气流下降式小型密集烤房3间,装烟室规格为4.3 m×3.3 m。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进行,海拔847 m,试验在烟叶成熟采收的基础上对下、中、上部位分别设置3个处理,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

1.3 试验方法

大田统一于4月30日采用漂浮育苗统一移栽,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施纯N 97.5 kg/hm2,N∶P2O5∶K2O=1∶1∶2.5,田间管理按当地优质烟栽培技术操作,彻底打顶抹芽,留叶数20叶,各处理烤后随机抽取20竿烟叶挂牌对外观质量进行测评。

1.4 分析测试项目

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各处理烟叶各等级重量、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桔黄烟比例、杂色烟比例、均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下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从下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调查来看(表2),CK与处理T1、T2差异较显著,处理T1与处理T2差异不显著,处理T1、T2上等烟比例分别比CK提高了8.97、10.84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比CK提高了12.72、15.27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分别提高了9.72、5.76个百分点。均价方面:处理T1、T2分别较CK提高了2.14、1.59元/kg。处理T1、T2杂色烟明显低于CK,分别比CK减少了16.77、11.62个百分点。可见起火变黄温度在36~38 ℃(湿球温度35 ℃)较传统低温慢变黄明显提高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2.2 中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从中部叶烤后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来看(表3),处理T2烘烤效果较好,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处理T1和CK提高了31.82、30.32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处理T2略高于处理T1,但二者相差不大,却分别高于CK 16.91、16.79个百分点,桔黄烟处理T1略高于处理T2 2.10个百分点,高于CK 12.80个百分点,杂色烟比例处理T1、T2分别低于CK 4.67、5.28个百分点。均价方面:处理T2最高(17.74元/kg),其次为处理T1,最低为CK,处理T2分别比处理T1、CK提高3.38、5.49元/kg。由此可见,处理T2即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 ℃(湿球温度35 ℃),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 ℃(湿球温度37 ℃)进行烘烤较明显提高了烟叶质量。

2.3 上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从上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来看(表4),处理T2烘烤效果较好,其次为CK,最差为处理T1,上等烟比例处理T2较CK提高25.64个百分点,较处理T1提高29.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处理T2分别较处理T1、CK提高37.7、20.86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处理T2分别较CK、处理T1提高13.24、30.07个百分点;杂色烟比例处理T2分别较处理T1、CK减少了29.84、4.47个百分点;均价处理T2分别比CK、处理T1提高了3.03、4.45元/kg。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采用处理T1,即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6 ℃(湿球温度35 ℃),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6 ℃(湿球温度37 ℃),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提高8.97个百分点,均价提高2.14元/kg,杂色烟减少16.77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T2,即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 ℃(湿球温度35 ℃),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 ℃(湿球温度37 ℃),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30.32、25.64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5.49、3.03元/kg,杂色烟减少5.28、4.47个百分点。

(2)从试验过程来看,烟叶主体变黄温度36~38 ℃(湿球温度在35 ℃),较传统低温慢变黄加快了烟叶变黄速度,变黄期缩短了4 h左右,主体定色温度在46~48 ℃(湿球温度37 ℃),这期间烟叶基本实现小卷筒至大卷筒,烟筋发软变黄,烟叶的烤好与否已基本定局。而传统习惯烘烤由于烟农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沿袭旧的烘烤模式,虽然较旧的普通小烤房烘烤质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对现代的智能化烘烤设备没有很好灵活运用,时常有烤坏烟叶的现象发生,因而整体烘烤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建议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要结合烟叶成熟度、品种、含水量等不同因素以及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特点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才能烘烤出优质烟叶。同时,加强烟叶烘烤技术指导培训力度。

4 参考文献

[1] 王胱霖,王建新.优质烤烟采摘、烘烤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08(6):194.

[2] 谭经勋.含水量大的下二棚烟叶的烘烤技术[J].中国烟草,1992(2):18-19.

[3] 盛孝雄,杨亿军,李楠.准确的湿度控制对烟叶烘烤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189-193.

[4] 杨占伟,周圆臣,郑土山.成熟度和定色期湿度与烟叶烘烤物理特性的关系[J].江西农业学报,2010(4):33-35.

[5] 王涛,贺帆,詹军,等.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5-130.

[6] 刘占卿,贺帆,王涛,等.基于模糊评判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5):87-89,93.

[7] 王涛,贺帆,徐成龙,等.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2011(9):1127-1131.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