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2-10-07 03:39:55

手术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语言对患者的影响,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80例患者,分析手术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并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结果:手术室语言环境可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反应,不良的语言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通过相关干预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生理和心理也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80例患者,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20-78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78例,高中52例,大专及以上50例。家庭背景:农民102例,城镇居民78例。

1.2方法:收集有关语言环境对患者影响的文献,将其影响及后果罗列,再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补充。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需求调查,通过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术前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规范性语言、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沟通艺术等。

1.3观察指标: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心理改善、舒适度、术后不良反应。

1.4舒适度评价标准: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定[2]:评分范围0~10分,0分:不疼;1-3分:轻微疼痛;>3分:严重疼痛。1.5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X2 处理,P

2.结果

2.1患者术前需求调查结果分布。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怕疼、手术效果、主刀医师资质、术后后遗症、手术费用等,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患者术前需求调查结果分布

2.2干预前后患者心理改善。干预后患者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前后患者心理改善

注:与干预前比较,P

2.3干预后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情况。通过干预后,患者舒适度比较高,术后不良反应少,具体见表3.

表3 干预后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3.1具体干预措施:

①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有研究表明,噪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患者,反应更为明显[3]。比如对神经系统的反应表现为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精神紧张等。对于手术室来说,噪音主要来源于相关设备,比如麻醉机、吸引器、电凝、电话铃声和医护人员交谈声。对此,护士要控制好手术室的噪音分贝,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制好相关仪器,减少操作带来的噪音。医护人员手机关机,有特殊原因可调为震动,最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避免接听电话,不得不接的要走出手术室。医护人员交流时控制音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②礼貌用语,让患者感受亲切。人与人交流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护士要想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必须达到在与患者心与心交流的效果,而通过礼貌用语达到对患者的尊重是心灵沟通的基础[4]。护士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注重礼貌用语,比如多用“您”、“请”、“我们”、“先生”、“女士”、“对不起”等词语。在患者积极配合时,对其说声“谢谢”,增加其信任感;当因自己操作不熟练,患者不满意或抱怨时,向其说声“对不起”,赢取患者的谅解;患者由于病痛不配合时,勿加以指责,因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予理解和同情,缓解期紧张的情绪。总之,在交流中充分给予患者关爱、理解、尊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③安慰性语言,给予温暖和关爱。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时,心里非常的脆弱,而在面临手术时,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一击,他们需要鼓励和安慰,以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因此,护士要多用安慰性语言,让其感受温暖,获取精神力量。比如“相信你一定行的”、“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很先进,您不必太过于担心”。同时护士在手术室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给予疏通,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患者备受温暖,从而蓄积力量。

④鼓励性语言。人在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鼓励,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远离了家人,加之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更为紧张和恐惧,此时最需要护士进行鼓励,而且鼓励性语言是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紧张的良药。“相信您一定行的,您只要配合好我们就行,其他的您不用担心”、“没事的,我们已做好了一切准备”。通过鼓励,让患者放松心情,从而更好的进行麻醉,确保麻醉效果,为手术打下基础。

⑤解释性语言,消除患者疑虑。在面对病苦时,患者时常容易胡思乱想,产生各种猜疑和顾虑。从表1中可以看出,进行手术前,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一定的思想负担,因此护士在明确其心理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比如担心手术疼痛的,向其解释手术中麻醉的目的及效果,让其放松心情。对于担心手术效果的,向其解释主刀医师的资质及医院相关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主要事项,告诉其积极的配合是手术成功和确保手术的关键。对于手术费用的担心,可宣传医院的相关补助措施,让患者明确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减少后顾之忧。

3.2心得 : 语言是人类心灵的窗口,而语言交流是心理联系和心理沟通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的交流,达到情感表达、信息传递、意见交流、思想沟通的目的[5]。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患者这种特殊群体,心理极为复杂和多变,对医护人员的语言极为敏感,语言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负担更重,而且更容易绝望,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也容易导致术后的不良反应。而通过语言环境的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语言交流,能够最大限度的扫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更积极的配合治疗。通过鼓励性、安慰性语言,给予患者强大的精神力量,而礼貌性语言让患者感受充分的尊重,从而提高信任度,解释性语言能够排除患者的疑虑,同时更客观的认识疾病,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通过语言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舒适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王磊 护士语言的重要性与表达方式 中国民康医学 2008,20(22):2682[2]冯艳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实用医刊 2011,38(10):117-118[3]郑小惠 手术室噪音污染及护理对策 中国基础医学 2006,13(2):352[4]马迪迪 手术室护士的语言形象与病人的心理护理 黑龙江医学 2006,36(5):55[5]金占玲 谈护士语言的重要性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8,(3):91

上一篇:老年人慢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策略 下一篇:颌面骨骨折手术复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