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7 02:30:49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在高中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学教学,想和省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数学教学,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对此都有共识,但是真正实践在教学中的却并不是很多,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教师将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样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都少之甚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首要严重的限制。只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活跃积极的参与到快乐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放开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比小学初中数学在难度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去学习,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类比、推理、归纳、演绎、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当然,这对于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高中与初中数学成绩反差很大的学生,甚至有的同学从此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情绪,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目前现状,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相当不错,但数学实践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正所谓的时间意识较差,这种状况对于未来适应社会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上面的问题,教师要首先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用早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人们都说上学时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中提取出来的,所以生活中处处里不离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数学素质也就是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素质,所以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所以教师想办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放下畏惧的思想包袱,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并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2. 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给与学生以思维提高的空间

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于是当培养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创设生动贴切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2.2 渗透分类思想,养成分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2.3 运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缜密性,灵活性

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 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正向思维活跃,而逆向思维相对薄弱,任其发展,则会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强化逆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习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行数学教材往往注重正向思维,而淡化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思维过程中的单向思维定势,解题方法中的刻板与僵化,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法则.教师应在定义、公式、定理、图形诸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充分注意对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训练,利用典型题型的求解分析,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和训练。

4.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研究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深奥抽象并且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它与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所以研究发现: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背景出发,让他们自主的交流、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时间,巧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揭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本质,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

5. 结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巧妙的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之以生动鲜活的现实事例,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前线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在鉴赏中与美术对话 下一篇:精炼教师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